首页 > 热门专题 > 特聘教授 > 计划解读 > 正文

高端引进,全职聘用,构筑教育人才新高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19 来源:

      高端引进,全职聘用,构筑教育人才新高地 

           ——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写入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召开全省教育人才工作会议。2010年,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面向海外延揽优秀人才,历经7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江苏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才工作品牌。 

  一、审时度势,从全球视野谋划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高等教育迅猛发展,2010年,江苏高等院校数、在校大学生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6个百分点,已进入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多项核心指标均跃居全国前列,进入加快实现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螺旋式上升,渴望一流大学,渴望大师,渴望大家。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迫切需要从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延伸,从空间拓展向结构优化转变。识变,应变,求变,江苏启动特聘教授计划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正是抓住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这是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引领高等教育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全球人才竞争的有力应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是各国竞争的战略性资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社会资源配置、政策引导上向教育倾斜,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体系,加快高校的人才集聚。从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趋势来看,地区经济越发达,人才受到的重视程度越高,地方人才储备和作用发挥就越充足,后发优势越明显,反之则越难留住人才,经济受制,发展受阻。面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持续加大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只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国际竞争中抢占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未来。江苏主动作为,科学应对,抓突出问题,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加快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努力形成更加开放积极的体制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三)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大部署,这是对历史潮流的准确判断,是对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人才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就更加重要。2010年江苏启动特聘教授计划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抢抓发展机遇,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主动顺应了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江苏特聘教授计划是一项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人才工程,每年面向海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引进一批处在行业专业前沿的领军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有学贯中西的教育背景,有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有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已经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成果,或具备了一定的号召力。引进后,为他们施展才智提供平台,鼓励发展,早出成果,能起到带头人作用,带动江苏一部分高校学科专业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升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要在他们中间培养一批学术大师、教育家、科学家,产生世界一流甚至推动人类发展的科技成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创新思维,从全局高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一)做好顶层设计。江苏特聘教授计划是一项长期人才工程,项目实施前,省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和省内外专家进行了项目评估论证,并联合制定出台了《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明确培养对象要面向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能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秀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是江苏教师的杰出代表,重在质量,不强求数量。起步阶段,先在具备工作基础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进行选聘,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向全省一般普通本科高校推进。争取经过10年的建设,全省大部分本科高校都有江苏特聘教授培养对象,以此带动和促进全省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完善政策体系。江苏特聘教授计划实施过程中政策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内部和外部环境。2010年省属高校面向海外选聘首批特聘教授20, 海外应聘者需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三年以上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工作经历,具有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在三年聘期内,江苏省为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江苏特聘教授分别提供100万元人民币/人、50万元人民币/人的科研经费。聘任高校提供不低于省标准的配套科研经费。聘期内还享受由江苏省提供的每人每年12万元人民币奖金,以及由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2011年将选聘范围扩大到部属高校,选聘人数增加到50位(部属高校20人,省属高校30人),选聘对象扩大到省外人才, 国内应聘者需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获得过国家三大奖之一。省财政提供部属高校的支持经费为省属高校的1/32012年起申报人员的年龄由50周岁以下调整为45周岁以下,将选聘对象扩大到省内高校和本校在职教师,并加大对自然科学类特别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达到400万元人民币/人。2013年起加大对部属高校入选者的支持力度,省财政提供的支持经费提高到省属高校的1/22014年,将选聘人数增加到60位,选聘学校扩大到一般本科院校。2015年起调整了海外人才引进年限,从当年引进扩大为近3年内引进。2016年将选聘数量增加为70名,并实现了一般本科院校首次成功申报。江苏特聘教授计划政策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三)搭建培养平台。政府积极创设培养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培养平台主要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共同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多路径的培养空间。通过个人研究和团队合作相结合、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国内学习和国外充电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加大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快产教融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扩大江苏教育对外开放做出积极贡献;促进学科发展,加强我省高校ESI1%的空白学科建设,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联合攻关;促进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高校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努力取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和团队建设,构建结构合理、能力素质配套衔接的人才梯队,在实践中教科融合、相辅相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储备后续力量。 

  (四)建立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完备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为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成立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协调小组会议,听取计划实施情况,讨论研究政策调整,部署工作。二是建立科学严密的遴选机制。每位江苏特聘教授入选需经过三关:先过学校评审关,学校组建7人以上的评审团队(院士不少于1/3),对申报人员业绩能力进行同行评议;二过省评审委员会关,省评审委员会由与申报者学科专业相近、了解其研究工作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内一流专家组成,对申报人员进行水平认定;三过专家实地考察关,考察后报省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审定,最终人员由省政府确定。四是建立岗位目标管理制度。高校与特聘教授签订聘任合同,要求其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领导或参与领导学科团队或教学团队建设;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五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省财政专项经费保障特聘教授计划实施。六是建立严密的考评制度。高校对照培养任务,负责聘期内的阶段考核,主要考核特聘教授岗位履职情况和阶段目标完成情况。由江苏特聘教授考核委员会组织聘期届满,全面考核特聘教授教育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学科建设成效、团队建设情况等,并对学校科研经费配套、实验室配备、工资待遇等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作为调整选聘政策、培养办法的重要依据,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激励和使用效益的提升。 

  (五)注重实施成效。江苏特聘教授计划实施7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共选聘七批337名江苏特聘教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85%以上来自海外,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对前六批267名江苏特聘教授业绩成果统计显示:入选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课题496项;个人通过向国家和其他部委单位申请项目经费7.1亿元,是省财政累计资助经费的2倍多;128位(占比47.9%)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其中9位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2位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3位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省属高校有4位任973首席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多人获国家自然科学类三大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等奖项。江苏特聘教授的创新精神、先进事迹感染带动了全省教师,为江苏培养高端教育人才积累了好的培养政策、制度和实践模式。在工程的引导下,全省各地和高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经济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面临更加严峻的战略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国际竞争的形势相比,教育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高原多高峰相对少,高校人才总量规模不小,但居于国际学术和创新前沿的顶尖人才和团队数量仍然较少;二是成果多推广相对少,高校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占全省一半以上,但直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原创性成果较少;三是引进多培养相对少,与引进人才的力度相比,我省不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对薄弱,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面向未来,加快构建江苏高等教育核心竞争优势 

  江苏特聘教授计划作为重点人才工程之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汇集人才的重要高地。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集聚和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发展环境最好,改革力度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教育成果最为显著,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高等教育规模方面,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江苏现有普通高校141所,独立学院25所,在校生187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3%,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占比达56.6%,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45.5%;在人才数量方面,国家层次人才总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0%左右,其中,全省高校两院院士 8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7位,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8位,国家级教学名师62位。国家千人计划”93位,青年千人计划” 159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总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0%,极大地保障支撑了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水平提升。在学科建设方面,江苏高校13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13.7%,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23所高校的88个学科进入ESI1%,进入高校数和学科数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助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批示中特别强调: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展进其长。为高校在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江苏教育总体实现现代化的决胜阶段。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人才工作优先谋划、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措施优先实施的政策方针将更加明确更加牢固,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十三五期间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渴求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殷切希望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今年上半年,江苏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把江苏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最大的优势是科教人才优势作为当前最大的战略认识,提出江苏教育到2020年要实现一达到、两提高: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近期江苏省出台了《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力争到2020年,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100个左右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到本世纪中叶,江苏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江苏特聘教授计划是我省推动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四大专项之一,与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协同创新计划,共同为江苏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保障。 

  (四)江苏特聘教授计划已有发展新思路。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快集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是深化内涵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之策,是决定江苏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抉择。针对高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不足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江苏将按照高端引进、全职聘任、创新机制、营造环境的思路,持续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一是加大引才力度。鼓励高校紧密结合优势学科等工程,从发展战略目标、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和学科建设需要出发,通过多种渠道选聘。突出高层次人才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选聘在本领域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海内外人才,加快带动领军人才队伍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努力构筑高校人才高地。省财政资助经费将逐步增加到每年1亿元,每年选聘70人。2020年,选聘600名左右江苏特聘教授。二是完善培养机制。强化省校两级培养机制。高校积极开拓多层次、多路径的培养平台,以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为载体,加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三是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遵循高端人才和团队成长发展规律,深化人才引聘、职称评定、绩效评价、薪酬分配、创新创业等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和学科梯队发展的制度环境,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学科梯队,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氛围。加快构筑江苏高校人才高地,努力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