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一名好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三颗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实,在常州市钟楼区幼教的队伍里从不缺乏这样的人,在星福儿幼儿园里就有这样一位美丽可亲的老师——陈淑莲老师。
一、爱心为船,幸福起航
不少人习惯于把教师比做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把教师的劳动与这些牺牲者、悲苦者的形象相连,而陈老师认为,孩子是水,而自己是水面上的一朵莲花,在和水的亲密接触中, 获得是人格的升华,很辛苦也很幸福。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更胜于情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幼儿转变的催化剂。陈老师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幼儿的心扉。因为她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即使是只有几岁大的幼儿,他们也需要成人给予的尊重与爱。
每次接手的的新生班总是哭声一片,望着那一张张泪汪汪的小脸,“妈妈来了吗?”“我要回家”“走,带我找妈妈”……那一阵阵哀哀的哭喊声真让人心酸,陈老师总是带着微笑一个个安抚着“就来了,妈妈马上就来了”“老师爱你,让我抱抱你吧”“宝宝不哭,老师真喜欢你”……就是这样简单重复、充满安抚和爱意的话语,能让焦虑不安的孩子们奇迹般地很快平静下来。
天天是个性格别扭、充满反叛情绪的男孩,集体活动时总会看到他乘机捣蛋的身影,批评后一转身,他又是我行我素继续捣乱,让老师们头痛不已。可就是这样的孩子也同样需要爱。当一次在陈老师发糖果的时候,将多出的一颗送给他,还微笑地说:“老师爱你,所以多送你一粒”。他出乎意料地接过糖,高兴地对同伴说:“老师爱我哦!”从那以后,他逐渐变得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了,还时常引以自豪地说:“老师爱我的!”在那一刻陈老师更加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爱对小朋友是如此重要。一个成功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在教育中利用爱。这种爱是一种广泛的无选择性的爱,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要爱丑陋的孩子;不仅要爱聪明的孩子,也要爱迟钝的孩子;不仅要爱听话的孩子,也要爱淘气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老师的爱。
孩子遇到困惑时,她是引导者,用新鲜、好玩的方式有效地引领孩子进行学习活动,帮助孩子解答存在的疑惑;孩子游戏进行时,她是摄影师、用独特、精准的方式记录着孩子快乐的瞬间;孩子发生冲突时,她是消防员,用温和、智慧的方式教授孩子如何解决冲突、和平相处…她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妙语连珠,时而歌声嘹亮,时而…她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而无论何时,她是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游戏的陪伴者、成长的参与者,她默默的观察、倾听、参与和陪伴着幼苗的成长。
二、音乐为针,织就快乐
孩子天生就爱音乐,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
陈淑莲老师也非常热爱音乐,她渴望孩子们也能和她一起理解和享受音乐之美。
1.让音乐融入生活
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孩子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来园接待、早操、活动间隙、进餐,饭后活动、散步、午睡、起床等各个环节都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有节奏明快的童谣,雄健有力的进行曲,柔和安静的摇篮曲,缓慢流畅的舞曲,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从而激发他们想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陈老师创设了多种活动,促进孩子们生生互动、互为示范、共同提升。晨间班级“童心宣言”时,老班长的鼓励和新班长的“工作”宣言鼓励了孩子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午后畅谈”中,孩子们自由组合谈论自己喜爱的话题,发展了语言和交往能力;“闪亮舞台秀”里,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表演和演奏,激励了自信心;“魔幻戏剧城”,孩子们的无间配合和无限创意,更是提升了合作和创新能力……通过创编、合作、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孩子得到锻炼,享受成功。
2.让儿童浸润音乐
在孩子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陈老师选用不同性质的音乐,让幼儿爱听和会听音乐。如:《摇篮曲》是睡觉的音乐,《进行曲》是走步的音乐等等。同时感知、体会、想象音乐艺术和思想内容。陈老师还根据幼儿对会发声的东西表现出浓厚兴趣年龄特征,让幼儿经常摆弄打击乐器,无论在音乐活动中还是各种活动间隙均可自由使用。还常用瓷碗或瓶子装上水,让幼儿敲打,发出不同音高的乐音。既让幼儿得到不同音色、音高、节奏的感受,又给幼儿带来极其愉快的创造性经验。
在音乐活动中,陈老师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乐器,因为有动手的机会,可以让他们摆弄各种乐器并发出好听的声音。在多次音乐活动中,陈老师尽量以生活中的事物启发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有的孩子想到用纸盒做乐器,把纸盒中间掏出一个大洞,用橡皮筋套在中间,用手一弹就像弹琵琶一样,有的孩子用梳子做成了类似于竖琴的“乐器”,还有的用大小不等的瓶子组合成了一套“架子鼓”……这种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简直是百玩不厌。
由这些活动又延伸出许许多多个音乐活动。音乐公开活动《生活中的音乐》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节课,这个活动曾获得市一等奖。陈老师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喜欢东敲敲、西打打的年龄特征中受到启发,和孩子们共同确定主题,共同收集了近五十种能敲击出声音的物品,这个活动不仅满足了他们敲敲打打的动手欲望,更激发起他们创作欲望及成就感。“我能用小盒子当乐器了”、“太棒了,玻璃杯敲出来的‘音乐’真好听,象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我成了‘瓶瓶罐罐’演奏家了”……看着这些喜笑颜开的小脸,听着这些似是而非的音乐,陈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做个有心人,孩子们的创造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三、探索为步,耕耘为履
人常说,教师是园丁—用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航灯—指引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但陈老师却更像一个魔术师,一个会变成不同角色的魔术师。
她是领导,她快速、高效、地组织工会活动,将教师的课余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她是室长,带领全体音乐特色教师,航行在教海之中,为幼儿园音乐特色探究贡献智慧和力量;她是师傅,她耐心、细心,能快速捕捉青年教师生活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她是姐姐,她热心、善良,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和每个人都能友好相处。
有一位青年教师在一次听评课活动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听课感悟:“跟陈老师学习上音乐课,是一种享受,她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用她的肢体语言和个人魅力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和听课的我”。
陈老师近年来始终站在教科研的前端,为幼儿园的音乐特色课程思虑、前行,2013年领衔学校主动发展项目《幼儿舞蹈学习》项目获得钟楼区三等奖,并于2014年获得常州市优秀发展项目三等奖。2014年常州市音乐特色联盟活动中,向全市音乐特色园进行市级展示教学活动,并在钟楼区教师培训中做专题讲座。2014年2015年联动武进区陆燕名师工作室交流音乐教学活动。
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成绩都来自于陈老师扎实的自我学习中,每一次教研活动和培训的机会,她都会努力争取。她知道只有做长流水,才能给孩子最新鲜的东西。每次参加学习活动后,她都要求自己及时写下心得或反思,那床前的一盏小小的台灯,伴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思考的夜晚,见证了她在职业生涯中的点滴收获与成长。
正是有了以上培训学习的见识和积淀,正是有了各种活动真刀实枪的探索的锤炼,多年来陈老师所带领的班级获得家长的良好口碑,先后两次辅导幼儿舞蹈作品《林涧戏水》、《文明礼仪是个宝》参加常州市未成年人网络春晚获的2014年度一等奖、和2015特等奖的好成绩。
2012年教师舞蹈《森林物语》获得江苏省生态文明大赛一等奖。 2013年辅导教师舞蹈获得常州市健排舞一等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老师相信合格的教师塑造合格的孩子。而优秀的老师会造就优秀的孩子。
栉风沐雨,探幽发微。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称之为优秀的教师?陈老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