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英:辛勤浇灌,静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陈 路 发布时间:2016-06-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个人简介】

  吴长英,女,中共党员,1964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1984年8月参加幼教工作,至今已三十二个春秋。三十二年栉风沐雨,二十年的园长之路,她先后参与创办了五所幼儿园,用一颗赤诚之心,在宿豫这块最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呵护着一棵棵幼苗成长,静听花开的声音。

  【人物通讯】

辛勤浇灌,静听花开的声音

——记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副园长吴长英

  在宿迁市宿豫区的幼教圈子里,只要提到“老美姐”三个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句:“‘老美姐’不仅人美,心更美!”“老美姐”从事幼教工作三十二年,亲手参与创建了宿豫区内的五所幼儿园,记者一踏入宿豫区就开始急切地探寻起她的故事……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宿豫幼儿教师们口中的“老美姐”叫吴长英,1984年7月毕业于宿迁市卓圩幼师,随后的三十二年职业生涯,她只做了一件事——追寻她的“幼教状元”梦。她用一颗赤诚之心,在宿豫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呵护着一棵棵幼苗成长,静看花开。

  记者来到幼儿园后,第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吴长英,中等个头、圆圆的脸庞、一头短发的她用幼儿教师特有的微笑迎接了记者的到来。“其实我做的事都很普通,是所有幼儿教师都必须做的。当年刚到幼儿园任教时,我还哭着闹着要父亲给我换工作呢……”刚落座,吴园长有些不好意思地跟记者说起了她的幼教生涯。

  那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吴长英,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宿迁市顺河公社雨露村小幼儿班。一进幼儿班,她顿时傻了眼,眼前的教室是两间破旧的砖瓦房,课桌是从大队福利厂搬来的几张条凳,呈“一”字型摆放着,孩子们每人从自家带着小板凳围坐在“课桌”边。教师只有吴长英和一位农妇,没有任何教学设备,上课全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双手、两条腿。两个班近30个孩子,吃喝拉撒睡都得她们自己管理。吴长英的父亲当时任供销社食品站站长,原本她完全可以去供销社当营业员,过上轻松优渥的生活,但那时吴长英有着自己的幼教梦。可是眼下的状况让她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原来的憧憬和理想,感觉一下全都破灭了。作为临时聘用的教师,每月仅有28元工资,沮丧之余她多次在父母面前提出想换个工作。父亲看着神情低落的女儿语重心长地说:“给你换工作容易,但你这么多年学习的专业知识不就可惜了,慢慢来会好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相信你能当上这个‘状元’。”

  听到父亲这样的鼓励,吴长英坚强地抹掉委屈的泪水,鼓起勇气重新回到了幼儿班,从此踏上了寻求“幼教状元”之路。她重整了思路,既然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教室的墙壁坏了,她用砖头和泥巴堵上;墙面脱落了,她跑去石灰厂要来石灰粉稀释,再用笤帚蘸着粉刷;厕所的蹲坑坏了,她找来砖块自己修,溅得满脸满身都是粪便;教室墙上光秃秃的,她发动孩子和家长收集糖纸、旧挂历、画报等做装饰。

  八十年代学校经济条件差,幼儿园没有一件像样的儿童玩具,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只能发呆地坐着,吴长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让孩子们有玩具玩,她晚上到大排档那里收集客人们吃过的田螺壳,用酒浸泡消毒,一个一个地剔干净,或散放或串珠,作为孩子们“拾羊窝”“磕瓦”“跳房子”的材料。去捡田螺壳,常招人冷眼,同事也劝她姑娘家这样出去不好。但是当她看到孩子们那快乐的游戏身影,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时,什么都无所谓了。就这样一学期下来,班级墙上挂满了幼儿作品,自制玩具在家长的协助下达到几十样。

  寒暑往来,吴长英就这样坚持了近十年,“那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时段,就这样轻轻默默地划过,没有留下一道彩虹,我也有过无可奈何、不知所措,但每当看见晚霞中那依依惜别挥动着的小手,我就觉得那时是留在我心中永远靓丽的风景,更是我的骄傲。”

  年复一年,呵护幼苗开花绽放

  如果用天平衡量吴长英的“付出”和“取得”,那托盘一定会向“付出”的一边大大地倾斜。1987年,老天赐予了她一对孪生儿女。同年她也走上了领导岗位,兼任幼儿园园长,欣喜之余,又愁上眉梢,在家抚养孩子,幼儿园的几十个孩子谁来管?把孩子送回老家,全靠吃奶粉,又没有那个经济条件。于是,她把婆婆接到身边,产假过后,依旧还是一个人带班,兼管幼儿园的全面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喂奶,忙起来时,两个孩子常常一天只能吃到一次母乳。刚过三个月,她就给两个孩子断了奶,但他和爱人两个人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让两个孩子顿顿都喝上奶粉,无奈之下家里人用黄豆和大米研磨成粉,掺在有限的奶粉里冲泡好了喂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她把对一双儿女的内疚深深地藏在了心底。

  当时有个孩子叫小张,父母过世得早,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年龄大管不了,他谁的话也不听。上幼儿园之前,小张像个野孩子似的,衣服缺襟少扣,冬天穿着油腻腻的棉袄,板结得硬邦邦的挂在身上,脸上脏得像小花猫,经常乱跑得不知踪影……吴长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已经失去亲人,不能再失去温暖。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儿子、女儿送到爷爷奶奶家养,把全部精力投在了幼儿园里,当起了小张的临时妈妈。她经常把他搂在怀里,同他交谈,衣服破了帮他缝补;没有文具就给他买;身上脏了,带去井边去擦洗干净,还经常从家里带点零食给他吃……慢慢地,小张有了变化,能安静地同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了。一年后的一天,幼儿园的风琴坏了,吴长英蹲着修理了很长时间后,突然感觉身子底下多了一张凳子,回头一看,小张正笑嘻嘻地看着她。吴长英心里顿时泛起一阵暖意。“那一刻内心的幸福感是语言无法形容的,感觉之前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吴长英说,之后的小张越来越听话,跟她也更加亲近了,在升入小学前,他已经能完全遵守幼儿园的一切常规,跟刚进幼儿园时判若两人。

  还有一个叫袁路的孩子,是养父母从路边捡回来的。袁路先天性兔唇,说话、吃饭都不利索,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看着可怜的孩子,吴长英将他安排到教室最靠前的座位以便于照顾。孩子住得离她家很近,于是吴长英每天上班都带着小家伙一起走,下班后把孩子送到家门口才放心离去。而今孩子长大了,自己蹬三轮送货挣钱,一次半路遇到她,执意让吴老师坐他的三轮车回家。

  年复一年,那么多的孩子在吴园长的呵护下开花绽放,她却唯独忽视了自己的孩子。由于没时间照顾家里,两个孩子五岁时她就把家门钥匙挂在了他们脖子上。一次孩子做完作业,实在饿了,就打开煤炉自己做面条,见到妈妈回来高兴地说:“妈妈,快吃饭吧!”端着儿女做的面条糊糊,她哽咽了。

  对于这份职业她有过不知所措,有过被人埋怨的痛苦,流下过委屈的泪水,然而她始终没有怨言,从来没有主动向谁伸手索取过什么,也没有因为所得少于付出而想过放弃,她把艰难和无奈深深埋在心里,把微笑挂在脸上。

  行百里者半九十

  2007年,幼儿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改革后的教师平均年龄28岁,而那年的吴长英已经44岁,属幼儿园的“大姐大”,无论领导、同事还是家长都尊称她为“老美姐”。“老美姐”虽然年龄大,但是一走进幼儿园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一生被教育迷住了,一见到孩子就喜欢,一走进课堂就有精神。

  于是“老美姐”这个称呼慢慢地传开了,大家认为她是教师中“美”的楷模,“美”在她爱生如子,敢于担当的教师情怀;“美”在她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美”在她长期用心灵与孩子交流而形成的一种素养。在她眼中,“老美姐”叫得亲切,叫得让自己无法懈怠,叫得让自己永远充满活力。

  也正因为她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劲头,已到知命之年的吴长英迎来人生又一次挑战。2013年8月12日,是她一生最最难忘的日子,宿豫区教育局领导找她谈话,想调她去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创办一所新幼儿园。她一下子懵了,领导笑着说:“考虑到你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你到那边任副园长,教育局委派一名领导兼任园长,你就帮我把园长往前带带。局里物色了很长时间,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看,权当是替我做的好吗?”极为朴实的一段谈话,摧毁了拒绝的防线。

  “都五十了,还要去拼呀?”这是吴长英的丈夫得知她又要去创办新园后脱口而出的话。儿女们也说:“妈,你要是年轻我们不反对,如今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累倒了该怎么办?”吴长英为此哭过,徘徊过。可一周后的8月20日,她还是和七个教干出现在了幼儿园工地边:到处是机器轰鸣和工人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瓦片、泥水,没有进出的道路,距离开学只有十天的时间了,幼儿园能保证开学吗?她把顾虑跟领导说了,领导表示,工程一定如期完成。

  她心里有了底,迅速和园长商量,讨论制定开学工作方案。招聘教师,招收幼儿,督促工程进展,白天忙不完晚上加班做。一天下来浑身都是泥土,夜里两三点到家是常事。有时候深夜来了设备,还得及时过去验收、监督安装,渴了就喝矿泉水,饿了就吃自带的点心,吃盒饭吃到想吐。人手紧缺,所有的事情必须亲力亲为。教师招来了,可园舍还没有完工,她借来场地对教师、保育员进行岗前培训,组织教师研究、构思幼儿园环境布置方案。她还制定了行事历,争分夺秒,为了能尽早地进入场地布置环境,她同施工队协调,让教师提前进场,使环境布置和设备安装同时进行。终于,在她带领教职工没日没夜地苦战了十天后,一切就绪了。

  2013年9月1日,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揭开它靓丽的面纱,迎来了首届入园的幼儿。多么欣喜的时刻,又黑又瘦的吴长英眼睛湿润了,但内心充满着幸福感。办一所幼儿园容易,办好一所幼儿园不容易。为了提升办园档次,她不辞辛苦带领全园教职工积极申报创建。2013年至2015年间,幼儿园分别通过市合格园、市优质幼儿园、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等项目验收。而为了完成这一切,吴长英付出了健康的代价。省“课程游戏化项目”通过验收后,由于过度疲劳导致脑供血不足,吴长英病倒了,一头倒在墙上,晕倒在了自家卫生间的门口。家人紧急把她送到医院抢救。此后的五天,她一共被送去急救了3次。那段时间,吴长英每天都深陷在眩晕的痛苦当中,平时非常熟悉的人站在眼前,却想不起对方是谁,跟同事打电话时,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理解别人的话。

  吴长英说,这几十年她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奔跑在“幼教状元”路上,但并没有摘得桂冠,只有那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为她人生留下永久的足迹。她喜欢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羞愧……”记者问她今后的打算,她笑着说:“希望能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