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凤:不泯童心,谱写农村幼教之诗

作者:黄李华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个人简介】 

    周雪凤,中共党员,幼儿园高级教师,吴中区学科带头人。19849月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吴巷村幼儿班担任代课教师,19899月在江苏省妇女干部学校幼师班脱产自费学习两年,20008月由代课教师成为一名在职在编教师,先后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她19919月担任农村幼教辅导工作,20048月任东山中心幼儿园副园长,20148月任幼山园负责人负责幼山分园日常事务。多年来,她荣获“苏州市海外联谊会周氏德育奖励金”以及“ 吴县市优秀班主任”“ 吴中区师德先进个人”、吴中区“03岁科学育儿十佳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了“十五”和“十一五”市级课题、“十二五”区级课题研究工作,有50多篇论文获省市区级奖项。 

不泯童心,谱写农村幼教之诗 

——记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山分园教师周雪凤 

     

   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山分园教师周雪凤办公桌的桌案下珍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背后题有这么一首小诗,“天真、幸福、我该是多么羡慕——他们有着很美的明天明天,有待于他们努力。”蓝黑色的笔迹略显稚嫩,却写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时间记载是“八八·六”。看着这张照片,周雪凤陷入了回忆。她告诉记者,那是1988年的六一儿童节,她带着一群孩子在操场上刚表演完节目。已记不清是谁拍的,只记得刚好眼前出现了一个镜头,就留下了这张有意义的照片,也是第一张她与孩子们的合影。 

  那一年,她19岁,已是她从事幼教工作的第四个年头。照片上,在几间破旧平房前的黄泥地上,一位身着白衬衫、扎着马尾辫的大姐姐站在孩子们的身后,双手轻搂着前面两个小女孩的肩膀,面朝着阳光,露出青涩纯朴的笑容。如今这位“大姐姐”的笑容依然纯朴,那两弯笑起来如新月般明亮的眼睛,也只是被岁月轻扫上了淡淡几笔。这张珍贵的照片,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当时只有镇上的东山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较具规模,离镇较远的各个村都没有上规模的幼儿园,只有零星的幼儿班。周雪凤的幼教故事就是从吴巷幼儿班开始的。 

  走进村幼,“黄毛丫头”成“孩子王” 

  如今的周雪凤,已是幼儿园高级教师、苏州市吴中区学科带头人。谁能想象到,32年前,15岁的她初中刚毕业投身到幼教工作中的茫然无措。由于当时的幼儿班老教师居多,她们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更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年轻好学的周雪凤,无疑给当地村幼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当时的她,还是个稚气未脱的“黄毛丫头”呢。 

  周雪凤依稀记得,19849月,她以代课教师的身份接手吴巷幼儿班。那是个陈旧的教室,凹凸不平的泥地、破旧老式的写字台、几张经改造过的小学生课桌、孩子自带的小椅子、栏杆有点松动的窗户……从来没有人教她如何给孩子上课,仅凭写字台上的那几本统编教材,她以自认为浅显易懂的方式尝试教学。最初的她不会弹琴、不会教孩子唱歌,竟也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在孩子们的心里,她是那个可以一起“疯”、一起笑的大姐姐。孩子们是那么地喜欢她,每天早早地到她家等候,和她一起去上学…… 

  32年后的今天,记者坐在周雪凤的办公室,读着她近期的教学笔记:“第二次操作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了解光会随着镜子的移动变化位置。孩子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变换着反光的位置,这让孩子们很兴奋,墙上的反光跟着他们手的晃动奔跑起来。这也激起了我的兴致,突发奇想地和一个孩子玩起了追光游戏,两团反光时而靠近,时而远离,时而合二为一,时而各奔东西,忽隐忽现,逗得那个与我合作的孩子边操作边发出了似婴儿般的咯咯笑声,而这笑声也把我给逗乐了,我边欢快地跑着,边朝那个孩子喊:‘加油,快追我呀’,站在操场上的其他孩子也被这一幕深深地吸引,发出了呐喊似的笑声,两两结对玩起了追光游戏,操场上笑声不断……”我读着这一段,看着眼前童心未泯的周雪凤,想象着当年的她,应该也如这般毫无顾忌地与孩子们追逐嬉戏,陪伴着孩子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然而,陪孩子玩起来毫无顾忌的周雪凤,当年面对孩子们的爱,却异常忐忑,因为她害怕自身的教学能力无法承载这份爱,她渴望学习。无奈当时的培训机会却少得可怜,她非常珍惜每月一次去镇妇联的学习机会,然后自己回家勤学苦练。慢慢的,她学会了自弹自唱,也获得了幼儿教师教材教法合格证书、幼教专业合格证书。习得了专业知识的她,依然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疯”、一起笑,教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玩起来就像个大孩子,这个“黄毛丫头”渐渐变身为真正的“孩子王”。 

  学成归来,肩挑大梁不辱使命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周雪凤在幼教这条路上摸索前行,她白天带班,晚上学习,就这么走过了5个春秋。从最初的新鲜感与热情,到学习后的渐入佳境,再到踟蹰不前的瓶颈期,她多么渴望突破。 

  “我特别希望村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科学、更专业的幼儿教育,当时我虽然已取得了幼教专业资格证,但学得愈多所显露的不足也愈多,这使我愈加渴望更专业、更系统化的学习培训。”她多次主动向镇妇联申请培训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春,在镇妇联的推荐下,周雪凤参加了江苏省妇女干部学校的招生考试,并在幼师班自费学习了两年。 

  南京的两年脱产学习开拓了她的视野,提升了她的专业素养,但也因此她以年限仅差一年错过了“民转公”的宝贵机会。她的代课生涯就这样延长至16年。从南京毕业后,踌躇满志的周雪凤放弃了在镇妇联工作的机会,立志要学以致用,在幼教事业上亮出自己的风采。此时的她,梦想着办一所拥有与城市接轨、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同时又独具特色的农村幼儿园。正在此时,她被借用到了东山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并担任农村幼教业务辅导工作。1992年春,东山中心小学成立。也在同一年,周雪凤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孩。这年8月,老校长陆佩芳来慰问正在坐月子的她。在交谈中,周雪凤了解到学校要招收两个大班,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幼儿教师。于是她主动请缨,提前结束产假,在女儿刚出生50多天时,毅然回到学校投入热火朝天的开班工作中。而家里嗷嗷待哺的女儿无人照顾,只好托付给隔壁邻居李奶奶照看。周雪凤清晰记得,当时每月工资七十多元,刚够付李奶奶对女儿的照顾费。 

  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短短几年时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也终于在2000年成为了一名在职在编教师。她来自村幼,更成长于村幼,如何提升全镇农村幼教质量是她义不容辞的使命,更是作为农村幼教辅导员的奋斗目标。东山是个大镇,周雪凤刚做辅导员的时候(1991年),镇上约有30个自然村、43个班级和教师。1996年,农村幼教的日常管理工作由镇妇联转为各中心小学管理,实施了“完小校长管日常,辅导员抓业务”的管理策略。面对同时担任园长、教师、保育员3种角色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周雪凤有目的、有计划、富有智慧地实施了业务辅导工作。  

  有些村幼地处偏僻,道路崎岖,周雪凤骑自行车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但她在做好自己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每周一次下乡辅导,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40多个幼儿班教师做好“六认真”工作。为了解决村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迅速提升村幼教师的业务素养,她建立了每月一次周六学习培训制度,学习内容包括绘画、自弹自唱、舞蹈等技能技巧训练,说课、模拟上课、借班上课、集体备课评课、相互检查备课等教学能力训练等。她不辞辛劳将教育理念洒向每一个村落,她不求回报用自己永恒不变的教育热情规划村幼的发展蓝图。经过她多年的下乡辅导和业务培训,东山镇农村幼教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吴巷、湖湾、渡桥、陆巷、上湾等村幼以崭新的面貌陆续通过了吴县市农村二类幼儿园的验收,她辅导的教师杨兰君更在吴县市农村幼儿教师自弹自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58月,杨湾幼儿班和陆巷幼儿班合并为幼山幼儿园,成为东山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分园。在大家的努力下,200912月,幼山幼儿园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苏州市农村合格幼儿园”的验收。至此,东山镇村级幼儿班的时代落下了帷幕,周雪凤办特色村幼的梦想又悄悄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情撒“幼山”,托起“初升的太阳” 

  20148月,周雪凤被调任幼山分园负责人一职。东山中心小学校长跟幼儿园的同事们都笑谈是将周园长下放“支教”去了,而她不但欣然接受,还甘之如饴。在周雪凤眼里,幼山分园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怀揣着30多年前最初的梦想,她来到了幼山分园。如今有着专业知识体系和丰富从教经验的周雪凤,立志要把幼山分园打造成“最美乡村幼儿园”。 

  幼山分园远离镇区,位于东山的后山。由于农村的作息制度跟城市有别,很多家长大清早下地之前就把孩子送到园里来。为了能让早到的孩子得到安全看护,周雪凤每天7点之前就赶到幼儿园迎接孩子们。她每天上班得先从家里赶到东山中心小学校门口,然后再坐20多分钟校车赶到幼山。幼山分园坐落在杨湾村内,背靠青山,虽地处偏僻,但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周边既有名胜古迹,又有果园和菜地,安安静静,没有镇区的喧哗,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为了挖掘幼山分园的资源优势,周雪凤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熟悉周边环境,并从第二个学期起每月安排一次远足活动,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村庄,走进果园和菜地,走进附近的名胜古迹,让孩子们在认识家乡的基础上锻炼体能。幼儿园内共有大、中、小6个班级、13名教师,其中有6人是教龄很长的代课教师或小学转岗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为了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同时跟上幼教改革脚步,周雪凤身先士卒,与教师们一起开发、制作玩具,让孩子们在和各种材料的互动中提升能力。为了办好特色村幼,她还引进了“儒灵童”德育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们的国学基础,同时以此课程推动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走进幼山分园,是一幢两层小楼,一楼4个班,二楼两个班。这座楼本是幼山小学教学楼的侧楼,房间并非教室专用,周雪凤带着教师们重新规划与布置美化,硬件设施虽然简陋,但心灵手巧的她们凭着无限的创意将这里布置成了美妙的儿童乐园。周雪凤的办公室挨着楼梯,在办公室的外墙面连着二楼楼梯的底墙上,错落有致地贴满了孩子们活动与远足的照片。照片上,孩子们有的在拔河,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踢球,有的围坐在山间绿油油的草地上,有的行走在青砖小巷里……这些照片都是周雪凤自己拿着单反抓拍的。30多年来,她不懈追求,成功将自己变得多才多艺,摄影也是她的爱好之一,而她的爱好也全都用到幼教事业上来了。 

  接受采访的这一天,幼山分园正值学期末,周雪凤非常忙碌。午后,她来到一间教室为今年9月即将入园的小班孩子的家长主持“托幼衔接家长会——宝宝入园需要准备些什么”。“来到幼山,我深深爱上了这里,我向校长申请我不走了,我要干到退休再离开幼山。因为幼山的孩子特别纯朴,很懂礼貌,幼山的家长非常朴实和热情,正是你们教出了这么可爱的孩子……”周雪凤在讲台上真情流露,与家长们频频互动,座位上的家长也热情高涨。 

  结束了家长会,坐下没几分钟,周雪凤又提着录音机来到走廊给孩子们放起了起床歌。“音乐催我快快起,穿衣穿鞋不拥挤,小被叠好放整齐,小床对我笑咪咪。”伴随着甜美的童声音乐,周雪凤来到小(2)班午睡间,与其他两位老师一起为较小的孩子穿衣穿鞋。一个穿红裙子,留着乖乖学生头的小女孩趁着周老师给她穿鞋子的时机吻了一下周雪凤的脸颊,瞬间周雪凤笑开了花。 

  虽然周雪凤已近天命之年,但她永葆着一颗不泯的童心和一份不灭的激情,她并不服老,并坦言自己现在的想法不比年轻时少。在她教育人生的最后阶段,她决心坚守在后山,继续追逐她的青春梦想,和教师们一起把幼山分园打造成城市化、有气质、有内涵的“最美乡村幼儿园”。  

  不泯童心,收获孩子爱的“表白” 

  下午4点多,家长们陆续来园接孩子,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妈妈领着一个小男孩,径直向周雪凤走来。周雪凤与年轻的母亲打完招呼,蹲下身子亲切地对小男孩说:“朱徐煜,恭喜你幼儿园毕业啦!”小男孩笑嘻嘻地点点头,朝着周雪凤扑过来,给了她一个“狠狠”的拥抱。朱徐煜的妈妈告诉记者,儿子最喜欢周老师,前几天放学回家,他用iPad画了一颗爱心,在爱心的上方写上“周老师”3个字,然后特地请妈妈通过微信发给周老师。说到这儿,周雪凤颇显得意地拿出手机,给我看那张爱的“表白”。 

  送走了孩子们,周雪凤回到办公室。她喜滋滋地拿出一本孩子的画给记者看。原来,这些美好的画作都是她教的大(1)班小朋友们的杰作。孩子们用自己的画表达了他们想对周老师说的话。其中有一张画着老师在弹钢琴,边上有一群小朋友正手舞足蹈,周围还飘着可爱的小音符。这是一个小女孩画的,她想对周老师说的是:“周老师,我好喜欢上你的音乐课。”还有好多孩子用丰富的想象力画出了:“周老师,我好喜欢跟你一起玩”“周老师,我爱你”……“我经常惊喜于孩子们超高的悟性和超强的学习能力,他们都是天才。”周雪凤很自豪地评价着自己的学生。 

  周雪凤说:“我从不束缚孩子的天性,我自己也特别爱玩,跟孩子们一起玩我们会玩得很疯,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比较喜欢我吧。”她微微笑着,想了想又说,“我也不怎么批评孩子,与孩子在一起,就要尊重他们,要顾及孩子的感受。我喜欢观察他们,也喜欢和他们交流,通过观察和交流可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然后再加以引导,往往收效不错。” 

  周雪凤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她提倡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鼓励适龄幼儿多读绘本。在幼儿园2楼的走廊墙壁边上,立着一长排开放式的矮木书架,《蚯蚓的日记》《猜猜我有多爱你》《晴天雨天幸福天》……一本本五颜六色的绘本整齐地“躺”在书架上,吸引着孩子们前来翻阅。 

  做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呢?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出优秀的学生?也许都是。30多年来,周雪凤迎来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很多人也许会深深记住大学老师、中学老师,甚至是小学老师,但很少有人会记得幼儿园老师。对周雪凤来说,在她意外收到学生的来信时,是最幸福的。2013年的教师节,她收到了第一届学生盛国平的来信。“大约26年前,我有幸成为了您的第一届学生。时光飞逝,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有9年教龄的人民教师。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感谢您——我的启蒙老师……”的确,每个人的启蒙老师难道不是幼儿园老师吗?在周雪凤之前教吴巷幼儿班的老教师是用方言式的普通话来教学,当时幼小的盛国平怎么也读不准“纽扣”这个词,是周雪凤字正腔圆地教会了他“纽扣”的正确读法。收到学生的来信固然令人高兴,而更令她幸福的是自己一丝不苟的教学为学生的人生初始阶段开启了一扇通向智慧的大门。 

  周雪凤爱每一个学生,也收获了学生深深的爱。32年来,她见证了家乡村幼的发展历程,也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家乡的村幼,在实现特色村幼办学梦想的道路上一步一步扎实迈进着。栉风沐雨,她坚守村幼的洼地;砥砺前行,她勇攀人生的高峰;经年累月,她用不泯的童心、不尽的爱心、不灭的激情与不变的执著谱写着朴实无华的农村幼教之诗。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