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幼儿教师 > 苏州 > 正文

缪文华:唱响爱的奉献,托起希望的春天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唱响爱的奉献,托起希望的春天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缪文华老师先进事迹 

  缪文华老师从1990年开始工作于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从一线教师岗位到后勤总务岗位,她始终秉承“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踏实做好每件事。每天清晨,她总是把爱意写在脸上,踏着轻快的步子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开始与孩子们为伍,看着一张张天真的脸,她觉得没有理由不去爱她们,更没有因为谁长得不可爱就不爱他,谁邋遢而放弃他。不管什么时候,她都尽力地奉行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融进自己的幼教事业中,用自己的爱去关怀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心地善良的她在做好教育本职工作的同时把爱心洒向其他更多需要的人,十多年来收获了殊多荣誉,20115月被评为苏州市“和谐家庭标兵户” ,201012月荣获苏州市“文明市民标兵” 称号,201011月荣获苏州市“宁波银行.感动苏州”百对好夫妻称号,20104月在首届“张家港市慈善奖”评选活动中,被授予“十佳慈善爱心人士”,20048月荣获张家港市第七届“十佳社会妈妈”荣誉称号,20059月被评为张家港市“教坛党员先锋”,20126月被评为张家港市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20139月荣获张家港市“美丽教师” 荣誉称号,20145月荣获张家港市首批“公益女性”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张家港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获得缘于她十多年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奉献着“世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爱—母爱”。 

  她从2000年开始致力于爱心公益事业,第一个资助的对象是通过网上结识的一位在湖北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介绍的名叫谭艾丽的小学三年级女生。谭艾丽第一次写信告诉缪文华老师:“我是一个生活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贫困山区里的穷孩子,10岁时,父母生病,姐姐被迫辍学;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家里仅有的收入全都用来给父母治病。我常会因交不起学费而烦恼,我一周的生活费全靠卖鸡蛋或向别人借,几乎每周的后面几天,我只能靠喝水吃廉价的方便面来充饥。”艾丽的遭遇一下子触动了缪文华老师善良的心,她当即作出一个决定,每学期开学前,给孩子汇去学费,并发誓一定要让孩子把书读完。 

  13岁时,艾丽该读初一了,因家境所迫,不得不又要重复姐姐昨天的故事。一次艾丽来信说,唯一的姐姐出嫁了,父母身体也不好,她想辍学减轻父母负担。缪文华老师收到信后,立即给艾丽回了信,鼓励她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定要把书读下去。在艾丽读高中时,她把捐款提高到每学期1200元,最终帮助谭艾丽实现了大学梦。 

  自从认识了谭艾丽,她的生活里增添了一份关心和牵挂。一天,她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电子邮件,这份邮件是艾丽的班主任老师发来的,邮件中是谭艾丽写的一首题为《写给妈妈的诗》:“缪阿姨 ,我的妈妈/请允许我喊出心灵的声音/每当我收到你的来信/每当明月当空的夜晚/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你的善举和教导/我就想喊你一声妈妈/虽然我们从没见过面,也无血缘关系/但我的生命里/有您生命里送来的原动力……想你的女儿,艾丽”读着这首情真意切的诗,缪文华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艾丽还给她寄来了两张照片,并写信表达了想见缪妈妈的意愿。她在信中说:妈妈我手里拿的花是送给您的,我虽然不能陪在您身边,但我会时刻想念你。缪文华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正因为这份相互的牵挂,让她们的心紧紧相连。虽然她们从没见过面,但爱心将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大山女儿”写的诗深深地牵动了缪文华老师的心,也使她萌生了去湖北贫困山区看望谭艾丽的念头。乘着暑假她带着儿子、外甥女一同出发了,经历酷暑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宜昌,此时,他们早已经劳累不堪,湖北的老师专程到宜昌接他们。到了秭归,缪文华老师无意逛风景名胜,第二天一大早就乘上了去杨林桥镇的车子,她是那么急切地想见到“女儿”。 

  艾丽的家位于秭归山区, 由于雨季的到来,山路泥泞不堪,车子走得很艰难,一路上,远山近山,连绵起伏,似乎永远也望不到尽头,经过了七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家走进艾丽家那极其简陋的房屋,抬头就能看到破旧的屋顶透进一缕缕阳光,家里除了一张床外没有任何家具,看着这贫寒的家境,缪文华老师很心酸。从那回来后,她下决心把爱洒向更多的贫困学生,首先向“全国十佳杰出青年”宋芳蓉所在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希望小学捐款 

  2004年,一位外地的同事无意中和她提到家在山东农村尹荣的家庭情况,尹荣姐弟二人,母亲身体有病,爷爷瘫痪在床,奶奶年事已高不能劳动,一家仅靠父亲在农地里种植所得微薄的收入过着困苦的日子,但尹荣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放弃学业非常可惜,缪文华老师听后马上决定资助这个男孩。她从尹荣信中还得知,尹荣的父母正准备让女儿辍学,全力供儿子上学,她再次伸出爱心之手,为姐弟俩寄去学费,让他们都能上好学,姐弟俩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先后考入理想的中专和重点高中学校,尹荣前年还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他的大学梦。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先后资助了十多位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资助经费达十多万元,她与这些陌生的孩子,结下了深深的情与爱,她把一片母亲般深沉的爱,给了渴望读书的孩子,给了大山里的孩子,给了祖国的花朵。一个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她被这些孩子亲切地唤作——“缪妈妈”“缪阿姨”。 

  除了资助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缪文华老师柔软的心还始终牵挂着家乡的贫困孩子,先后资助过家住鹿苑、妙桥、飞翔等因家庭父母生病、离异等诸多原因造成的贫困孩子4个,缪文华老师和这些家庭进行了结对,每次过节、开学前都会买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去探望,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6229日,来自妙桥镇的黄怡婷奶奶亲自到幼儿园将一面写有“爱心见真情,帮扶胜亲人”的锦旗送到了缪文华老师的手中,黄奶奶握着她的手流着泪不停地表示着感谢!  

  时常会有“好心人”问她:“这些孩子素不相识,值得你这样付出吗?”她总是笑笑说:“我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现在有经济能力做这件事情,平时少上几回饭店,少买几件衣服,省下的钱就可以资助失学儿童,这些钱对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失学的孩子来说,却能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也能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没有慷慨陈词,没有豪言壮语,缪文华老师的语气是平淡而真切的。她资助这些贫困孩子的钱是有限的,但她给予贫困孩子的爱是无限的,她的心灵犹如钻石般闪耀着美丽的光芒。她唱响一曲爱的奉献,为孩子托起希望的春天!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