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幼儿教师 > 盐城 > 正文

张苏婧:用爱托起明天的希望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用爱托起明天的希望

——盐城市开发区幼儿园张苏婧老师先进事迹

  张苏婧,女,汉族,1991年出生,江苏东台人本科学历。2011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潍坊市幼教特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同年在家乡东台市清华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2012年7月经过层层考试筛选,被录用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教师。 

  5年来,她凭着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把自己的青春、愿望和抱负全部倾注在她所热爱的事业上,她始终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组织的认可,家长的信任,孩子的喜爱。工作中,她曾多次被评为“园优秀教师”、“幼儿园先进工作者”,连3年荣获东台市义工联合会“优秀义工”,东台市义工联合会“巾帼义工”等美誉和称号。 

  一、亦师亦友,做孩子们交心的朋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张苏婧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处处起到模范作用。她热爱幼教工作十分注重师德修养,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她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爱、教育每一名幼儿。张苏婧深深懂得,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刚刚参加工作时,张苏婧带的是大班,没有教学经验,也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了树立教师的威严,在班级里她都会故意不苟言笑,总想能起到震慑作用。 

  记得有一次无意间看到了一名孩子滑稽的表演,忍不住笑了出来。班上的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当她发现时,又立马收住了笑容。那时,她听到了两名小朋友的对话:“刚才张老师笑起来好漂亮,一点也不凶。”、“可是张老师不喜欢笑,而且不笑的时候好凶。”听完她恍然大悟,不禁反思起自己的行为,原来一直以来她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妄自揣测孩子们的想法,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思想强制灌输在孩子身上,可是如何才能与孩子沟通,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呢?带着问题,她向老教师们请教,努力改变工作方法。例如,在生活中可以叫孩子的小名,让他们对教师倍感亲切;教学活动时多与孩子们眼神交流,蹲下身子与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与关爱;当孩子主动与教师交流时,注意倾听,用和善的语气给予回应。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名女孩跑来拉着张老师的手,带她去看他们发现的蚂蚁洞,那时她知道,孩子们已经渐渐的接受她作为他们的好朋友。通过教学活动,她学到了文字之外的情感交流,了解了良师益友的含义,明白了想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应该仔细研读孩子,支持、引导孩子成长。保持一颗童心,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尊重他们的想法。 

  二、学用结合,让分离焦虑的孩子爱上幼儿园 

  张苏婧牢记高尔基的一句名言,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要教育好他们,就需要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她知道,作为幼儿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克服困难。她平时大量翻阅“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认真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揣摩优秀教案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尝试实践,努力将新的教育观念运用得更准确,让幼儿做到“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 

  2014秋学期,园里安排张苏婧当托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她利用现在的通讯平台,建立QQ群,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风等内容,并及时向家长详细咨询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细心洞察每个孩子不同的分离焦虑表现,针对不同的表现,进行引导。她根据幼儿对分离焦虑症的不同表现形式(大声哭闹,小声哭泣,独自游戏,依恋老师,独自枯坐)仔细的询问家长,分析成因。对班上幼儿的性格、喜好、身体健康和家庭状况逐一了解。 

  开学初,张苏婧班上的瑶瑶小朋友总是哭着进班级,妈妈离开后,她就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继续哭,张苏婧老师总是耐心地去安慰她,孩子也能够理解,情绪会暂时稳定下来,但是跟她提到“妈妈”两个字,她就又开始大哭,嘴里还会不断的念着:“妈妈,妈妈……”放学时,张老师与瑶瑶妈妈交流得知: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并且一直是妈妈带大,对母亲有强烈的依恋,缺乏对新环境适应的经验,再加之家长对孩子不恰当的态度导致了孩子的焦虑。了解到情况后,发现单纯的安慰并不能够有效的缓解瑶瑶的分离焦虑。于是她及时调整方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请瑶瑶发言,借此分散她的注意力,缓解她对于妈妈的思念,有时也会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无意的夸夸她,同时还多次与瑶瑶的妈妈进行单独谈话交流瑶瑶的变化,逐步缩短孩子分离焦虑症的表现期,渐渐的瑶瑶开始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班上的欣欣沉默寡言,脸上没有笑容,性格比较孤僻。张苏婧走进该小朋友,问她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欣欣嘟着小嘴说:“家中爷爷、奶奶、爸爸都不喜欢我,学校老师肯定也不喜欢我。”听着欣欣的诉说,张老师一把抱起了她,抚摸着她的小脸,亲切地说:“谁说老师不喜欢你?你们都是老师的好宝宝,欣欣也和大家一样的。”后来,张苏婧通过家访,了解到欣欣的家庭比较复杂,祖父母和父母亲两代人分别都是重组家庭,欣欣是母亲带到这个家庭的孩子。张苏婧对这个幼儿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中午带着她午睡,鼓励她多与同学们交流,参与班级唱歌、跳舞表演。欣欣生病在家,张老师自费购买了牛奶、水果等礼物前往孩子家中看望,并与家长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幼儿时期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温暖,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关键,老师对孩子这样关爱,家长们也深受感动。在张苏婧的悉心关爱和呵护下,欣欣有了歌声和笑容,开朗活泼,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三、创新教法,充分发挥孩子的创新能力 

  张苏婧老师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坚持阅读教育类专著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每月至少撰写2篇读书笔记,每期至少形成2篇读书心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她撰写的《通过区域游戏发展幼儿坚持性》一文荣获江苏省幼儿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浅谈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现状和解决策略》论文获江苏省幼儿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思考》在盐城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彩泥大变身》荣获“全国第十二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三等奖;《瓢虫的幻想》、《豆豆的一家》荣获第六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指导金奖等。 

  工作中,善于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点创新教法。如: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爱动、爱玩、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她在设计各领域活动时,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力求做到三新:新玩具(结合活动需要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蔬菜、树枝、树叶等进行设计制作出新颖的、生活中买不到的玩具)、新角色(结合活动需要赋予幼儿不同的活动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新环境(不断变换孩子的学习环境,如:室内桌椅摆放不定期变换、教学场地从室内移到室外等)。在这些新颖、多样化的活动中孩子积极性能够很快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也能持久保持。 

  她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所带班级孩子活泼好动,聪明好学。她利用旧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用橡皮泥让孩子想象树结出各种果实,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的语言魅力都获得了专家们的好评。 

  四、潜修品德,磨练意志,勇攀爱心事业高峰 

  2013年5月12日,张苏婧参加了家乡东台市义工联合会成成立大会并当即报名,成为其中一员。3年来,她先后放弃了许多星期、假日的休息、娱乐、度假的机会,积极参加为社区和农村乡镇敬老院老人服务地义工活动70多次,为老人演出文艺节目,帮助老人打扫房屋,洗衣剪指甲,给老人送去生活用品,服务足迹遍及东台城市和各个乡镇,为义工联开服务爱心车18次,计900千米。向白血病患儿和贫困学生捐款600元、捐衣、捐物20件,为弱势群体的人们送去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还与社区的孤寡老人汪奶奶和失独老人庄奶奶结对帮助。经常利用双休和假日登门服务。老人每每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4年8月23日,义工联合会积极响应东台市有关部门提出的“爱心接力,助学圆梦”活动的号召,开展结对帮扶,她用平时省下来的1000钱,先后帮扶了三名孩子,为孩子们购置新衣服、生活学习用品,与她们交流谈心,并以自己成长进步的经历进行现身说法,鼓励她们树立信心,勤奋学习。 

  只要是义工联的活动,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她都努力克服,坚持参加。去年1110日,义工联合会组织到东台许河敬老院慰问。当时张苏婧正患重感冒,当她得知许河离城镇有50多公里,义工联人多车少,到达服务地有交通困难时,她毫不犹豫地起床,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与义友集合,帮助带人前往。到达后,她又忍着身体不适,为老人们分发慰问品、组织文艺节目。她还脱去厚厚的外套,穿起舞蹈服,载歌载舞。看着她精彩生动的表演,老人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活动时,张苏婧一直忍着剧烈的头疼,坚持到家后才去医院检查,一量体温,达39.3℃,医生让她立即治疗。 张苏婧当义工,捧出大爱奉献社会的典型事迹的长篇通讯在2016年2月22日《盐城晚报》A13版几乎以整版篇幅推出,在盐阜大地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张苏婧深知,一个人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她深信:今天操场上奔跑的追皮球的娃娃,也许明天就会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今天音乐声中传出的稚嫩童声,也许明天会响彻在世界音乐的殿堂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民族的希望,世界的希望,人类的希望。她在爱的事业中品位人生的意义,在爱的征途中托起明天的太阳。面对自己用心灵营造的圣洁教育事业,她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