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职业教师 > 常州 > 正文

刘向萍:大爱无疆铸师魂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大爱无疆铸师魂

——江苏省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刘向萍先进事迹

 

  刘向萍,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21岁那年,她以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陕西的一个小县城来到了常州,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英语教学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孜孜不倦地求索。

  曾经多少次,她废寝忘食地钻研教学规律,在繁重的课务之余,自考本科、教育硕士,把每一次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挑战;曾经多少次反复练习语音、语调,竭尽所能阐释“技高为师”的涵义;曾经多少次,她备课到深夜,设计不同的课堂游戏、竞赛,将一个句子、一篇文章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练,让课堂寓教于乐,带领学生们徜徉在美妙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她体会到仁心博术的幸福和满足感,她曾两次分别获得中学组和职教组江苏省、常州市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省、市“评优课”一、二等奖,获得“第二批市职教骨干教师”称号。

  刘向萍一直记着“一人独行走得快,大家齐走会更远”的道理。自己的教学资料,她毫无保留地拿出来;钻研出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她悉数跟同事们讨论分享;同组老师无论哪位有需要,她都手把手地帮助备课、提醒要点,帮助她们演练,跟着她们反复听课、磨课;带着老师们做课题,开展学生英语学习和竞赛活动,组织整台英语汇报演出。组里的年轻老师被带动激发出了无穷的干劲,她所带领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优秀师徒。

  记得小时候多少次握紧拳头宣誓“为了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也许那时,刘向萍的血液里就植根了为了国家随时牺牲“小我”的信念。2012年的春天,江苏省卫生厅挑选人员赴非洲完成我国援外医疗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最佳的备选人员,她关键时刻体现“真我”,虽万般不舍幼小的女儿,仍然排除万难,毅然加入到两年的援外队伍中,她说,这是责任,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社会、对祖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整装待发 心怀歉疚

  2012年6月11日,常州真儒大厦门口,援非队伍中所有队员整装待发,身边围满了前来送行的领导、同事、亲友。队员们即将离开所有这一切,奔赴未知的非洲角落,开启长达两年的援非医疗。队员刘向萍也告别了年迈的母亲,撇下女儿是她心中的最大最难以言说的痛,她拥女儿入怀最后道别,终于忍不住在女儿面前泪奔,而时年十岁的女儿帮妈妈擦干眼泪,一声声安慰:妈妈,别哭,没事儿的。女儿的安慰让她欣慰,却更加歉疚,在她的心中,女儿成长历程中缺失的两年母爱,是她一辈子都难以弥补的遗憾。但20岁入党,18年的党龄已在她心中深深根植了一份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援非事业,服务外交……

  排除万难 站稳脚跟

  在万里之外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气候炎热、疾病肆虐、蚊虫叮咬,水、电、网络等都无法保障,条件十分艰苦。刘向萍顶着烈日,奔波于卫生部,奔波于机场、码头,医院,网络公司、市场,不喊苦不叫累,全力保障好医疗队的水电、网络及日常生活供应。但仍经常有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到桑岛两个多月时,所有药品、生活物资已经消耗殆尽,医生们无药可用,面对病患束手无策;出国前随集装箱运送的食品也只能画饼充饥;队员们离开亲友,到非洲的不适感与日俱增;负责外联工作的刘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几乎天天驻扎在清关办公室,一步步盯着集装箱的位置,到迪拜了、到码头了、正在等停船泊位了……她一刻也不想她的队员们受委屈,软磨硬泡随卫生部清关人员一起进入码头货仓,盯紧每一个清关程序,最后,当80个一百多吨重的货箱终于堆满驻地大院时,她喜极而泣……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周总理曾经说过,“我们的援外医疗,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桑给巴尔的医疗条件十分落后:无影灯只有2个灯泡亮,灯臂和手术床生锈,电刀漏电,术中时常停电、断氧,药品和器械严重短缺。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更是与国内有较大差距。医疗队员总是和当地医生一起查房、同台手术、开展专题讲座、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刘向萍在医疗队里是翻译,也是队长的参谋,是总务长,保障医疗队内外联络的同时,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她关注着当地与教育有关的所有信息。为了更好地培训当地医疗人才,刘向萍组织医疗队员们学习当地斯瓦西里语;与医院沟通协调每周一次的科研例会,安排医疗队成员的讲座;协助医疗队友到当地最大的医学院校为学生授课,为他们编写英文教材,并付印捐赠;组织医疗队员到当地最大的ZBC电视台进行电视健康宣教,节目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与当地艾滋病孤儿学校联系,数次给孩子们捐助捐赠学习用品;与当地孔子学院的志愿者老师一起走进教室,传播中国文化;在医疗队的项目进展中,跟当地的教育文化部长保持密切沟通,协助当地人员到中国医院或大学进修……

  服务外交 传递友谊

  作为一名卫生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刘向萍始终牢记援外医疗的宗旨是“服务外交”。她不卑不亢地与桑总统府联络总统接见事宜,与桑方卫生部联络实施双方政府间的医疗项目,与中桑双方的媒体联络,大方、得体地传递着中国与非洲兄弟的情谊……记得在桑给巴尔革命胜利50周年庆典中,观礼主席台正对面迎风飘扬着五星红旗,看到电视直播中定格在她脸上的观礼画面,她激动地热泪盈眶,她说:作为一名中国人,一位普通的职教老师,此刻她万分自豪!总统会见时称赞她们是桑给巴尔人民的亲密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叫得响的“中国名片”。

  两年援非结束之际,桑格巴尔总理、卫生部、医院等各级政府部门分别表达了感谢及惜别之情,为她和整个团队颁发桑给巴尔政府金质奖章和奖牌。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赴桑看望医疗队时,称赞第25期援外医疗队在对桑外交服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刘向萍作为外交联络员的角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获得常州市政府记功奖励。

  回到学校,刘向萍老师依旧坚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面对他人的赞扬与肯定,她总是说,我只是一名平凡的职教人,这是我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