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

作者:朱雅琼 发布时间:2016-06-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人在旅途,目的地也许是西藏,是那壮美的雪山之巅;是非洲,是那奔放的大草原;是中东,体验宗教的风情;是一片沙漠,去看最美的日出。我们陶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于是背上旅行包,迈出双脚,用眼睛去感受自然,但是人在旅途,更应带上的是一颗赤诚的心,对景物的尊重。

  翻开先秦的诗经,芳草萋萋,原野茫茫,水天一色的自然场景令人陶醉。那河岸的蒹葭依旧在风中摇动,一片苍茫,暮色四合,它竟更似多情,许是在为那多情的男子等待着伊人吧!亦也记得春江花月夜时的“月照花林皆是霞”,月色皎洁,人声杳杳,唯一人独赏这大自然的无尽藏,这该是多么惬意的场景。驼铃声声,阳关的夜没有皎皎之月呼啸的西风许是在为昭君奏着哀伤的挽歌,阳关的夜该是怎样的孤独。

  这些书中的自然之景令人动容,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里却杳无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尚照古时人”,“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这些曾被古人赞颂,令其陶醉的景色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见过。我们当反思,是什么破坏了这一切,我想更多的是我们在旅途中的不文明,“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但是当我们真正登临之时,却全然没有了文明可言。君不见,青海边垃圾食品人人丢,黄山之上的满目疮痍;站在西湖边聆听到的不是柳浪与黄莺的对答,而是西湖的哭泣。这些让人惊心动魄的场景也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王开岭常说,“好东西都应是原配的,好东西都应是免费的”。然而这原配的自然却在人类的一次次小长假的旅途中被破坏,文物上被刻过的痕迹比比皆是。当我们背上行囊去旅行时,最重要的东西更不能丢,是文明,是我们对美的成全之心。

  芣苢自得,是谁在穿梭,走出一条精神坦荡之道,道上搭的历程。莫高窟的岁月,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我看见余秋雨的踽踽的身影,但也亦听见,他经过之处,飞天在为他弹奏,天柱山也在为他歌唱,<<文化之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的洗礼,更多的该是精神旅行和文明旅行的冲击,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尊重古人留下的胜迹,人在旅途中应学会保护,我们不必像范钦那样守护着天一阁,但至少别去伤害。人在旅途之中,拾起的应是精神的感动和内心的尊重。

  季羡林在一生的远行中去过许多国家,他到非洲时,当地居民用鼓掌来迎接和欢送他们。季老自己说这是因为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热情与尊重,然而我认为那掌声里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赞颂,是对他们身在国外却给当地人所带来的中国人的品质。他们在旅途中,所代表的是国人的形象,他们风度翩翩,举止文明,给国家增添了光彩,然而这些却又有多少人去注意呢?前不久曝出的国人在飞机舷窗上刻字的事件发人深省,走出国门,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许用“丢人丢到国外去”这句话并不恰当,但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的文明丢失殆尽,这又让祖国如何敢称自己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请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人在旅途,带上的不仅仅是文明之心,更应是民族的自尊心。

  苏子曾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山间之清风与江上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自然赐予我们壮美的风景,它用时间打磨出的美更应值得我们去珍惜与爱护,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亿万里的大好河山滋润了多少游人的心灵,只是别让今天我们拥有的,而子孙却再也看不见了。

  五月,草原上的草更绿了,雪山之巅在呼唤着你,阳关的夜色下琵琶之声悲哀且婉转。这是一个适合旅行的季节,背上行囊,一张简单的车票,去远行,但请记住,人在旅途,所要带的不仅仅是行李。

  (江苏省盱眙中学  高二(15)班 指导教师:刘兴娟)

责任编辑:周灵

上一篇:让旅游文明起来

下一篇:寂地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