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当代人做出了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
厌倦了聒噪生活的人们开始寻求安放心灵的静地。一个代名词---旅游,就这样产生了,顾名思义,在道路上羁旅,畅游大自然迷人的心房。
韩寒说:“远行不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才最重要。”我非常赞同,不过如果在我们找到这东西时,用手脚代替目光去“触摸”它,这将是最大的错误!
中国常常以礼仪之邦自居,但是一些中国人的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某天,午饭时,偶然瞥见一档节目,中国游客到外国游玩,进入一家餐馆,大肆喧哗,其中一名中年男子,说着别口的英文,炫耀式的点菜。走后,餐桌上一片狼藉,餐厅二楼的围栏旁站了几个外国女学生。镜头忽然靠近了她们,这几个金发碧眼的姑娘指着那餐桌议论着:“Chinese,Chinese…”这几近成熟的嗓音,尖锐,刺耳!让人听了头皮发麻,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正在进食的胃莫名地一阵痉挛”(王开岭)难道国人的文明旅游意识这么弱吗?平时常挂嘴边的“勤俭节约”哪去了呢?见鬼了吗?大概吧!
一张张游客游长城的图片让人看了真是触目惊心啊!城墙上的口香糖,碎纸片,墙外的饮料瓶,还在空中与鸟儿争高低的各色塑料袋……种种现象,让我顿生怀疑,这就是公益广告上的绿色出行,环保旅游吗?我已被这些行为搪塞得哑口无言……
在许多外国人的眼中,中国游客到景点只是形式上的到此一游。而对于文化历史是百思不得其解,完全颠覆了在脑海中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而为之代替的是,我们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个个都是“暴发户”都是长着利牙,利爪的大老虎!
让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吧!难道真要等到“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脆声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木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遍遍抄写;一边是霾尘浊日,黄沙漫漶”……才能收敛起我们恶魔似的心吗?这不荒唐,不悲怆么?王开岭说:“每每抚摸这些《诗经》句子,除了对美的隐隐动容,我内心总有一般颤栗的冰凉。因为这份荡人心魂的上古风情,已无法再走出纸张---永远!”多么让人震颤的感叹语!恐怕不久旅游真的会变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忧旅!
都说自然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我笃信,若我们用十二分的热忱去待她,她一定会给予我们最大的惊喜!是的,若我们能深层次地去了解她的风情,收起我们的虚荣心,用真诚的心去经历,感受……
旅游实则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若我们能遵守与自然的约定,我们就一定会看见在艾菲斯城郊狩猎女神旁,赫拉克利特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脸上挂着安然的笑容……
(盱眙中学 指导老师:张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