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大学生返乡种地 就应种出“不一样”

作者:耿 联 发布时间:2015-06-29 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最近随省领导同志在基层调研,在沛县见到了回乡当起农场主的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王传亚。小王是农家出身,回到家乡创业两年多,从水稻、小麦规模化种植到转型淡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尽管小王作为家庭农场主已经干得很出色,但省领导对他鼓励之时依然不忘适度“加压”:要在创新上多做文章,要干得跟别人不一样。

领导同志的殷切期望,值得思索。不必讳言,像小王这样的大学生,回乡务农创业,这在当下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议论,譬如是不是资源浪费、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等。这些偏见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社会上觉得种地没多少科技含量可言,不识字都能干好。就当下大多数农村而言,种地或养殖,既难以发大财,也谈不上多体面,倒不如外出打工来得实惠。

正因如此,现在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返乡创业者远不及离乡打工的人多。就目前而言,我省大多数农村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还多是以老人和妇女为主,青壮年所占比重依然不高,大学毕业生则更少。毫无疑问,这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个不可小觑的挑战。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就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农业现代化建设要靠人,要加快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很显然,新型农民队伍,要靠更多的年轻人来挑大梁。

现在,各地都很重视新型农民队伍的培育壮大,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的政策。但要让更多年轻人回来,不是简单的宣传发动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有好的环境,有好的平台,更需要有好的榜样。

从这个视角来看,领导同志对小王的要求,显然更有着深意。如果小王这个农场主干得跟别的农场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经验丰富的普通农民干得效益好,则不仅小王会经受挫折,更会让一批萌生农村创业梦的年 轻人心灰意冷。而倘若小王种地养殖跟别人搞得不一样,无论是在生产经营理念上,还是农业新技术推广运用上,抑或是营销模式创新上,都能通过“新花样”产生出不一样的“高效益”,则势必会改变人们的观念:原来,希望的田野还真有希望。

实际上,现在的小王只有干得不一样,才能在田野上真正播种希望。因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成本高于国际市场而价格又被进口产品“封顶”的突出矛盾,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即使农民再勤恳努力,显然也无法突破瓶颈束缚。像小王这样有志于农村创业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无疑承载了当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使命。惟有勇于与父辈们不一样、与他人不一样,才能在农村干出事业、干得潇洒,才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闯出现代农业的新路来。

至于怎么才是“不一样”,哪些是可行的“新花样”,则需要小王们去认真探索实践。最近,媒体热炒了北大硕士孙俊峰干装修工的“新闻”。“我去做装修,会和普通工人不一样。”孙俊峰这句话,已经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不一样”。

原标题:大学生返乡种地 就应种出“不一样”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