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政府应多为“试就业”买单

作者:张永琪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闻回顾】

4个名校大学生南下广州求职,不料屡屡受挫。陷入绝境之时,他们不动摇求职决心,不做违法之事,饿得实在顶不住了,便放下脸面向广州救助站求助,填饱肚子后,继续四处寻找工作。(6月30日广州日报——《一名校大学生三进三出救助站 找不到工作放下脸面》)

看了这条新闻,让人心里酸酸的,甚至眼泪都打滚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几名体面的名校大学生走到这步天地,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想,怎么会降低身份向救助站求助?当其做出这项决定时,该需要下多大的决心?俗话说,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识时务者为俊杰。学子们不惜弯腰,这是对自己突破,人生有此磨练,对其成长会有好处。

宁愿自辱不退却,百折不饶向前走,这不是“学悲悲”,而是“学坚强”。应该说这样的大学生是好样的。他们离开父母呵护,缺少亲友关照,走在举目无亲的异域他乡,没有悲观失望,坚强面对社会,住10元大通铺,一天只吃不超过3元的东西,这需要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支撑。盘缠用完了,流浪街头饿肚子,仍不动摇寻找工作决心,这种行动里面渗透着震撼力量。磨难是人生宝贵财富,从这样的学子身上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不过,在对4个大学生败走麦城表示关注之时,人们不免会发住疑问,是不是其只有从家门到校门的经历,缺乏寻找工作的经验所致?如果是这样或带有这样的成分的话,政府就该好好反思,想出应对办法,为其搭建成功走向市场的过渡性磨练平台。

天津外国语学院应届毕业生辛艳的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辛艳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在求职时屡屡碰壁,甚至感到绝望。当地政府采取政府“买单”的办法,让包括辛艳在内的缺乏求职经验的大学生实行“试就业”,增强其实战经验,不久辛艳就顺利找到了就业岗位。有了政府为“试就业”买单,一家十分谨慎的企业一下子招收了352名“试就业”毕业生,中国水电集团五局一次还吸纳了500多名毕业生(6月30日央视网)。假如去广州的4个名校大学生也有机会“试就业”,企业便更有可能选拔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挺过了磨练期阵痛,线积累一些经验,他们寻找工作恐怕就不会那么难,更不至于沦落到三次求助救助站的悲凉程度。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如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名校大学生求职也要务实一点,不能眼光过高,不肯屈就。如果一时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不妨先降低标准,走上岗位再说,未来的日子很长,可以通过骑马找马,逐步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说不定这种曲身以求的过程,还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艰难的磨练经历或许就是自己获取创业的商机。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