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象面面观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网

行进在掌声与质疑间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象面面观

近日,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炮轰”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或一毕业就去创业,称这是对大学教育的冲击,也给学生带来了心态上的问题。这一番言论让大学生“老板”这个特殊群体再度走上风口浪尖。

创业,对于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来说,是才华释放实现梦想的征途,还是一时冲动盲目随潮的表现?让我们来倾听一下学生们的心声及社会各界的声音……

“背着书包”闯市场

社会行业千姿百态,大学生创业也各分其流。

电子商务公司、艺术设计工作室、格子铺、自行车租赁行、快递公司……3月25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街”正式开街,26间商铺店主清一色是在校生。“90后老板”丁勇是大一学生,早在高一时就跑电脑软件订单,两三年间挣了10万元。听说学校要开创业街,作为电信卡学生代理的他,从手下200多个销售人员中抽调了3名学生精英组成创业团队,干起了花卉买卖,并前往沭阳县新河镇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承包了农民6亩“裸地”,同时打算雇佣农民种植花卉,销往高校、饭店。丁勇很自信,“现在在学校卖花卉,日均进账200-300元,最多时一天1000元。”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系大二学生商来瑞,是近日成立的网上商城——“飞购校园”的总经理。“现在大学生中‘宅男宅女’多,特别喜欢网上购物,不缺用户。”目前团队已聚集了20多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设立了采购部、市场部、运营部、物流部、统筹部五个部门,人人身兼数职,忙得不可开交,“马上还要在省内其他高校设立‘分公司’,目前已达成一些意向。”

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省在校大学生创业呈现零起步的生活性创业、立足专业的经营性创业和走向社会的市场性创业三种形式,创业载体从分散向创业街和创业园区转变。

为何“心很热手很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的动因复杂且多样,其中有一多半是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我打工得到的第一笔工资,是老板砸在我脸上的,那一瞬间我知道,这辈子必定要走创业的道路。”丁勇告诉记者,“有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还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在校创业可以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不过于注重创业的结果是好是坏,只为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自我,积累经验。毕竟我们还年轻,输得起。”有点交学费上社会实践课的意味。此外,迫于就业压力,为了赚钱和生存的想法也很普遍。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七成多在校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然而真正敢于实践、敢于让梦想成为现实的人却极少,不到一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很热、手很凉”的现象?

“社会经验不足是在校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一位长期关注大学生创业的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知识面,然而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不熟悉经营“游戏规则”,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实际运作能力普遍不足,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

小周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去年学校开办创业街时,他和女朋友拿下了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店面,开起了“彩妆工作室”。“当时信心满满,觉得市场挺大的。”小周说,没想到还没到第二个月,小店就开不下去了。记者在这个创业街上看到,一共28家小店,大门紧闭的已有8家。

资金问题也是一个“拦路虎”。“我们的眼光充满了好奇,我们的血液流淌着激情,我们的钱夹却空前得瘦小。”这是不少大学生创业者的自嘲。他们大部分人是通过打工或向同学、家人借钱开始创业的。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支配资金、把资金运作好,也成为一个难题。

此外,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家长的反对,也是阻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创业之前须细思量

由于学生的特殊身份,大学生“老板”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质疑:他们在肩负着学业的前提下去创业,这种行为应不应该得到鼓励?他们不安心学习怎么办,风险谁来承担?

俞敏洪近日表示,“在中国的每所大学都可以看到,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开始想着怎样做生意,因此忘掉了大学应该认真学习,把自己的底蕴变厚。”他同时认为,创业还会让学生心态变得浮躁,如创业失败还会让他们对人生失去信心。他呼吁,尽可能给学子们一个沉静的心态学习,在未来走上社会再创业。

俞敏洪的观点代表了社会的一种主流声音。但教育界普遍认为,在确保完成学业并遵守校规校纪的前提下,在校大学生创业既带动就业,又得到锻炼,应该鼓励和引导。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钟名湖认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找饭碗,还要能自己创造饭碗。自主创业是‘三创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之一。”

“以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创业,以学生创业带动社会就业,以校内创业带动校外创业,创业打开了大学生就业的另一扇门。”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创业不在于项目大小、赚钱多少,关键是在创业过程中找到自信、积累经验,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做最充分的准备,做最彻底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三做’是我们给在校大学生创业者的一点建议。”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专家表示,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理性创业,但并非所有在校生都适合创业。此外,在校生创业最好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抓住创业与学业间的平衡点,这样不但可以处理好工学矛盾,在创业过程中还能学到更多知识。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