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大学生兼职吃了多少“哑巴亏”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

  中国江苏网8月21日讯要想找兼职,先交“保证金”?赚钱越多、越轻松的工作,交的“保证金”越多?……时值暑假,正是大学生实习、兼职的黄金期,然而,暑期兼职,却并不那么简单,不少大学生掉入网络兼职的陷阱。

  想退“保证金”骗10个人来 

  近日,广州高校大一女生唐维维在百度贴吧看到一则“手机电脑兼职,轻松赚钱,名额有限”的信息。

  在唐维维提供的聊天记录截图上可以看到,对方承诺的工作“性价比”颇高。淘宝刷单员每刷一单可赚20元-30元;打字员日薪承诺100元-150元。唐维维说:“客服说需要交保证金才能参加培训,交的钱越多可以选择的岗位就越多。”

  记录显示,客服称交98元成为普通会员,只能做刷单员;想做打字员,须交198元成为高级会员;交298元成为至尊会员,就可以任意选择岗位,并获得高20%的回报。

  唐维维缴纳了198元成为高级会员后,却发现自己进不去所谓的“培训频道”,直到发现自己被封号、频道被冻结、QQ被拉黑时,她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网络兼职陷阱。

  受骗之后,唐维维和一些遭遇类似的网友建了一个QQ群,受骗者大多在缴纳保证金后,无法获得工作岗位,要求退款又遭遇“打太极”。不少受骗学生因耗不起时间精力,最终只能吃“哑巴亏”。

  更有甚者,骗子公司利用受骗学生急于拿回保证金的心理,下了“连环套”。武汉的大二学生小利要求退还保证金,“客服露骨地说,‘你在贴吧发帖子招人,成功推荐10个人交保证金后就给你退款’,赤裸裸地要我发展受骗‘下线’。”

  网上信息骗人骗钱骗劳力 

  上当的学生总结出一句:“但凡先交钱,十有八九是骗子。”

  ——背靠大树好伪装。调查发现,骗子公司多喜欢借知名网络平台使“障眼法”。例如,58同城、赶集网等生活服务类网站有大量兼职信息,赶集网一条名为“学生兼职日结300元急聘”的信息承诺“日结工资”,

  联系中当表示担忧保证金无法退还,客服强调,“我们是与赶集网有合作的正规公司,已经通过了认证,如果公司是假的,赶集网也不会允许我们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

  ——无中生有立名目。部分骗子公司打着政府或用人单位的旗号以各种名目收费。记者在58同城上选取了招聘“咖啡店服务员”和“图书管理员”两个线下兼职招聘信息。当记者来到广州天河区百脑汇大厦一公司应聘咖啡店服务员时,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将记者介绍到广州任一星巴克门店工作,但需要记者向公司缴纳200元,办理“广州市人力资源工作信息卡”,没有“信息卡”无法安排工作,并声称“这是广州市统一的规定”。

  记者随即又来到招聘图书管理员的公司应聘,结果却得到了与前一家公司如出一辙的说辞,并称“信息卡”是招工的广州购书中心要求并委托该公司办理,有效期为一年。在一年之中参加兼职如果超过40次,可以退还170元,并强调“在广州参加任何兼职都需要办理此卡”。

  记者就此事向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核实,得知广州市目前并没有相关政策要求求职者办理所谓的“人力资源工作信息卡”。星巴克中国公司和广州购书中心均表示,星巴克和广州购书中心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提供兼职工作机会。

  ——过河拆桥骗劳力。还有一些公司不直接骗钱,而是骗劳动力。近日,广州大学生小梁,为某家政公司当了一回“免费劳动力”。当按要求逐层逐户发完宣传材料之后,他却发现公司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变成了空号,无法获得家政公司承诺的100多元报酬。小梁说:“还有很多学生一起被骗。因为没有合同和协议,我们没有留下任何证据,100块钱只能算了。”

  网站不审资质不接受投诉 

  先要钱,再“拉黑”,如此粗陋的骗术为何能大行其道?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兼职招聘信息的发布、运营、监管存在种种漏洞。

  58同城和赶集网均在网页上提醒求职者,“目前存在大量非法中介”,“YY网络兼职、加YY联系的职位都是骗子,收取费用或押金的都有欺诈嫌疑”。

  然而,经验证,存在明显诈骗嫌疑的招聘信息,其发布公司在上述网站却显示“执照已验证”,甚至还有信誉等级评级。一名受骗学生认为,接到投诉举报屏蔽网页是网站管理的基本职能,但并不能防止骗子公司改头换面又来行骗。网络平台更应该守好准入大门,担负起资质审核的职责。

  此外,很多网站都不接受电话投诉,当求职者遭遇兼职陷阱时,只能以留言的方式向网站投诉。

  记者也就YY平台上有公司在进行虚假招聘之事致电YY语音客服热线。YY工作人员说,YY平台上信息发布量巨大,无法全部监控,对于这样的疑似诈骗行为,他们没有能力做到事先防范。工作人员建议,如果遇到疑似被诈骗的情况,可以向YY投诉,工作人员核实之后会关闭相关频道,如果涉及财产损失,建议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于暑期实习兼职陷阱多的问题,劳动部门提醒广大学生,要做好取证工作保护自己。例如,避免口头承诺,落实合同和协议,金钱交易留下凭证。当遇到行骗行为,可利用这些证据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

  (据新华社)

  原标题:大学生兼职吃了多少“哑巴亏”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