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大学生在宁成功创业者,去年突破6000

作者:郭玲玲 发布时间:2018-04-24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 4月23日下午,南京首届青年大学生双创节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了启动仪式。首届双创节以“宁聚青春,创见未来”为主题,从4月下旬一直持续到五四青年节前后。整个双创节活动将覆盖创业者创业的全周期,通过市、区、高校联动的方式呈现创业的起步、发展以及成果阶段。各个园区及各大学城将在双创节期间开展双创接力活动。

  作为南京首次推出的双创节启动仪式,当天的内容相当丰富。在启动仪式上,来自省、市人社厅以及南京工程学院的领导分别在现场致辞,南京市创新创业地图则展示了各个区的大创园,并通过虚拟方式开展了创业火炬巡回接力,最后杨学鹏副市长和刘德民副厅长共同启动了首届南京市大学生双创节。而在启动仪式后,现场又举办了知名创客分享活动,推出了“新时代话创新”主题演讲以及“打破思维的墙”的沙发论坛。

  场外则设置了不同区域开展展示、宣传、咨询活动。其中双创成果展示区展现了南京青年大学生的双创成果。创新创业大赛宣传区则开展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六届“赢在南京”创业大赛的宣传,吸引大学生踊跃报名。政策咨询区则积极为学生解答南京市人才政策相关问题。市人社局局长刘莅也在现场表示,南京大学生成功创业人数去年突破6000人,建成市级大创园60家,其中14家成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此外,记者还在现场遇到了来自南京工程学院的一批资深创客。邵立强是南京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但在启动仪式现场,他是作为南京智禹航模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参会者介绍他带来的航模以及无人机。他告诉记者,他与合伙人创立的韩博士品牌拥有28项专利,已经与30多个学校开展合作,在南京拥有6家、全国13家加盟企业,2017年的营业额已近千万。他今天来到现场,更多是要现身说法,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创业中来。

  据悉,双创节期间将启动一系列活动,各个区将至少组织一场双创节活动,包括成果展示、会议论坛、文化传播、项目路演、竞赛、专业服务等。5月初还将组织大学生参观大学生创业园、企业及高新园区。5月5日还将举办创新创业船业展示交流以及闭幕活动。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郭玲玲

责任编辑:陈路

大学生在宁成功创业者,去年突破6000
发布时间:2018-04-24   
来       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 4月23日下午,南京首届青年大学生双创节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了启动仪式。首届双创节以“宁聚青春,创见未来”为主题,从4月下旬一直持续到五四青年节前后。整个双创节活动将覆盖创业者创业的全周期,通过市、区、高校联动的方式呈现创业的起步、发展以及成果阶段。各个园区及各大学城将在双创节期间开展双创接力活动。

  作为南京首次推出的双创节启动仪式,当天的内容相当丰富。在启动仪式上,来自省、市人社厅以及南京工程学院的领导分别在现场致辞,南京市创新创业地图则展示了各个区的大创园,并通过虚拟方式开展了创业火炬巡回接力,最后杨学鹏副市长和刘德民副厅长共同启动了首届南京市大学生双创节。而在启动仪式后,现场又举办了知名创客分享活动,推出了“新时代话创新”主题演讲以及“打破思维的墙”的沙发论坛。

  场外则设置了不同区域开展展示、宣传、咨询活动。其中双创成果展示区展现了南京青年大学生的双创成果。创新创业大赛宣传区则开展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六届“赢在南京”创业大赛的宣传,吸引大学生踊跃报名。政策咨询区则积极为学生解答南京市人才政策相关问题。市人社局局长刘莅也在现场表示,南京大学生成功创业人数去年突破6000人,建成市级大创园60家,其中14家成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此外,记者还在现场遇到了来自南京工程学院的一批资深创客。邵立强是南京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但在启动仪式现场,他是作为南京智禹航模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参会者介绍他带来的航模以及无人机。他告诉记者,他与合伙人创立的韩博士品牌拥有28项专利,已经与30多个学校开展合作,在南京拥有6家、全国13家加盟企业,2017年的营业额已近千万。他今天来到现场,更多是要现身说法,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创业中来。

  据悉,双创节期间将启动一系列活动,各个区将至少组织一场双创节活动,包括成果展示、会议论坛、文化传播、项目路演、竞赛、专业服务等。5月初还将组织大学生参观大学生创业园、企业及高新园区。5月5日还将举办创新创业船业展示交流以及闭幕活动。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郭玲玲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