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留学 > 正文

留学,社交平台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张雷生 发布时间:2016-02-1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转自《中国教育报》

  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称,一名就读于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惨遭开除并被遣返回国,罪魁祸首竟然是其在社交网络上上传的“玩笑”言论和照片。同时,有消息称,美国有高校已经开始彻查国际学生的社交媒体平台。当社交媒体平台与留学相遇,中国学生不能再将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视为“儿戏”。 

——编者 

  日前,在加拿大就读的一名中国学生被遣返回国,其背后的原因令人哭笑不得,甚至让家长高呼“大失颜面”。原来,当地警方在该同学手机里,发现了大量和学生身份不太适宜的“黄色表情包”,甚至相当“污”的影像片段。其实,这一案例,跟近日中国学生因社交网络上不当言论和照片而被美国高校开除甚至遣返的事件一样,并非偶然,而是缘于其特殊的背景。

  海外留学:时刻牢守几条红线 

  毋庸置疑,满载父母亲友乃至师长厚望的留学生,出现这样的行为的确丢人,不仅抹黑了自己,更给广大中国海外留学生群体泼了一盆脏水。且不论他们在海外学习成绩如何以及学习到了多少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就大量时间消磨在玩智能手机、上网聊天、玩微信、发红包、发黄色淫秽段子这一点,就令亲者心酸。

  在海外学习期间,笔者曾亲眼目睹过同胞女生将精力集中于代购和微商,甚至听闻有女生到夜总会当兼职服务员、三陪小姐等。而同时,有些同胞男生痴迷于玩游戏、搞电子诈骗、打麻将、赌博甚至到酒店当公关先生等。

  那时候,笔者曾想问这些同学——“你玩得这么过火,你爸妈知道吗?”甚至,笔者曾忍不住想奉劝这些同学早日卷铺盖回家,这样一来能为其父母省下一大笔血汗钱,而且也不会继续在外面给自己和家人甚至国家抹黑。

  为此,不得不提醒广大留学生几点:首先,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职责,毕竟努力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才是海外留学的第一要务;其次,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和学校管理规定,为此要恪守规则意识,不触碰法律和管理规定的红线,更不要因为对法律法规的无知而意外触电;再其次,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学习并掌握当地的文化传统,因为只有处理好与留学当地的社会文化融洽关系,才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氛围。

  社交平台使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客观而言,把留学生“微信黄色表情包事件”无限放大,过度消费的话也有失公允。如今,哪个人不玩微信?那个人的手机能保证是绿色纯洁的?政府、公安以及电信运营商等部门不携手并进,从立法等制度根源上杜绝网络“流毒”的蔓延,单靠青年群体自控,并不容易。

  然而,海外留学生仍然需要自律并用好微信、“脸谱”等社交媒体平台。毕竟,这些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广普及,无疑给广大公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尤其是给海外留学生及其家长解决了相思之苦,不仅帮他们省去了价额不菲的越洋电话费,还缓解了因为时差带来的交流沟通不对称等缺陷。

  当然,微信、“脸谱”等社交媒体平台暗藏的风险显而易见。身处海外,远离父母亲友不说,仅身边复杂的社会环境就让涉世不深的青年留学生招架不住。其实,最可怕的是,很多留学生并没有认识到留学当地的社会环境之复杂,而依旧像在国内父母身边一样,我行我素甚至大大咧咧。殊不知,留学生这个特殊的身份,已经给很多别有用意的国际人士接触自己提供了天然的保护色。

  今年2月9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网络安全国家计划》,并成立由国会、企业界和学术界代表组成的“国家网络安全促进委员会”,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其重点监管对象。而美国媒体曾经报道过的网络金融诈骗案、军事间谍案甚至惨遭开除并被遣送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事件,其言论证据来源就是日常使用的微信、“脸谱”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由此可见,在迅猛发展的网络安全技术面前,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呈现得赤裸透明,并没有什么可以遮掩隐瞒了。

  学生家长:监管不能缺位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因此,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习生活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介入。为此,广大留学生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觉得将孩子送到海外喝洋墨水,将来他们回国后就能成为优质海归,并一定能够给自己家的宗祠和祖坟增光添彩。要知道,家长绝对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只知道给孩子生活费、学费和零花钱,出了事儿只知道找中国驻外使、领馆。重要的是,家长一定得抽出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在国外除了学习,业余时间都在干什么,都经常和谁在一起,出入哪些场合等。

  特别是,自己孩子的性格品行,作为家长一定得知道。同时,留学生家长应该多费心思,工作之余和下班回家睡觉前不妨关注下孩子的朋友圈,了解孩子最近都在忙什么,生活轨迹如何。家长甚至可以和孩子的同学以及所在学校的学联干部联系沟通,掌握孩子的动向和表现。这些并不是侵犯孩子的隐私,而是在尽一个父母应该尽的责任,特别是为孩子不给社会、不给国家抹黑做出自己的贡献。

  出国前培训: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其实,留学生到国外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其中,缺乏对于留学当地的了解首当其冲。因此,国内高中和高校以及国内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央和地方部门,进行行前培训不要流于形式,要邀请熟悉留学当地文化习俗、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规定的毕业回国人员,或者留学当地中国使、领馆教育处(组)负责留学生管理和领保安全的专业人士,来给那些即将到国外学习的青年学子进行系统而富有针对性的行前培训。

  具体而言,培训内容可以分成多个专题,通过专题片、纪录片、具体案例、宣传光盘、在线网站等多种形式,涉及法律法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预防与处理、心理健康、防盗防骗、如何识别社会圈子等多个领域,从而为留学生避免因为无知“触电”带来的不必要烦恼。

  当然,所有这些只能是建立在广大留学生洁身自好并绷紧安全意识、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并不能取代留学生自身的行为认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