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明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0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我是一头刚直的“犀牛”,奔跑在人生的茫野,挟掖风沙,风驰电掣。我喜欢狂奔的激情,更喜欢迎风的姿态。我喜欢打篮球,扮演的角色是“速度者”和“狙击手”,崇尚基于技术层面上的简单粗暴。文题就是我QQ的签名,犀牛总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 

  我是一颗螺丝钉 

  从图书出版、文化创意、期刊编辑,到新闻宣传、网站运营,毕业十年,我转换了多个身份,工作内涵已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回望来路,总感慨不知明日何往,每每困顿之时,我总拿一句话慰藉自己:天地生人,生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入职江苏教育新闻网,我内心是恐惧的,尽管我略懂网络知识的皮毛,但如此大的跨度不在我的掌控,后经过领导同事的鼓励,战战兢兢出马上阵。一入此门深似海,回想闭关修炼、苦思冥想、彻夜奋战的日子五味杂陈,幸得总社领导支持和信任,日益壮大成熟团队的齐心协力,新闻网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认可。 

  记得有一次,为完成上级领导交付的任务,保障专题宣传效果,总社要求必须24小时内上线专题网站。这注定是一场攻坚战,常规来说,这种专题网站的制作时间至少需要1-2周,压缩至24小时,几无可能。时至下班,集结号突然吹响,15分钟后,部门主任部署完毕,一声令下,全体战士奔赴战场,通宵达旦,片刻无休。第二天上午10点,网站上线,当我把带着温热墨香的宣传海报送到上级领导手上的时候,他关心地问我,小伙子气色不好啊,怎么脸色是黄的?我笑着回答,防冷涂的蜡。就是这样,在部门主任的带领下,我和小伙伴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丘。由于专题网页的制作需要产品创意、栏目设置、页面制作、代码编写、功能开发、编辑采写、内容上传、审核发布等一系列流程,有别于传统媒体出版,每一个紧急任务都是一场呕血的战役。 

  总社层面上,作为行政支部的宣传委员,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奉公廉洁、恪守纪律,及时完成书记交付的任务,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发动身边的同志们,积极为支部的活动开展、学习培训作大量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得到了支部全体党员的认可。同时,我还担负数字化发展工作小组副组长、文明创建工作小组副组长等工作,不管哪种角色,我都会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全心全力,尽职尽责。 

  入职报刊总社已7个年头,尽管游弋四方,这里仍然是我最为亲爱的地方。在这里有我逐梦的青春,有我火热的岁月。未来的日子还很漫长,我想,不管身处何地,我都会用坚实的脚步踏响每一级前行的阶石。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到任新闻网的首要大事,就是当年“我家幸福年”学生征文像小山一样堆积着,亟需评审并进行成果汇编。所幸当年的图书编辑历练,拿着相机拍,组稿、编辑、排版,会的不会的,死命折腾。当拿着精美的作品汇编成书,得到省文明办领导赞许时,还是有过喜悦的。 

  省级学生征文活动,来稿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看着山一般的稿件,我陷入沉思,这种模式一定要改变。于是,当新年度的“我家幸福年”征文再次启动时,就变成了全程网络化模式。微博点赞、有奖转发、网络投稿、作品投票、网络评审、远程颁奖,我带着新入职的小朋友们,进行产品构架、逻辑设计、技术商讨、页面设计,虽然时至年关,还是得彻夜奋战。有趣的是,后来有家长反映“我家幸福年”的活动就像玩通关游戏,甚至还有参与攻略发布于网上。确实,对待陌生的事物,大家都有恐惧,第一个吃螃蟹是需要誓死的勇气的,且不说流程好坏,假如服务器宕机了,数据没了,这就是事故,而不是今天侃侃而谈的故事了。不用说,后来的征文全部实现了网络化,2015年的“我家幸福年”来稿接近10万篇,后来还成功进行了网络众筹的图书出版,为新闻网市场化运营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再后来,在总社领导指导和部门主任的部署下,我带领小伙伴们完成了新闻网的全新改版升级,基于安全考量与中江网合作进行数据迁移;完成省文明办交付的“八礼四仪教育资源库”“八礼四仪教育专题网站”建设;创新开展“感动江苏教育任务”系列评选表彰和优秀事迹汇编;举办“校园心理剧”活动展演和培训、网络新闻采编研修班;成立“江苏教育网络联盟”。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三年过去了。苦辣酸甜尝遍,岁月沉淀下来的是一群有情有义的兄弟姐妹,一个能征善战的铁血战队。时常想对这些战友说:感谢你们,让我们一起用舞步激荡我们的青春。 

  专注才能成就专业 

  有人评价我说,脑袋挺灵的,做事麻溜利索快。其实我想说的是,勤能补拙,个中辛苦,外人岂知?毕业以来,从事的领域几无重叠,处处都是无知和陌生,如何做出成绩、成就专业,哪怕成为一个合格从业者?学习力是最为重要的,要有勇气去冲破藩篱,敢于出手,让自己从无知成长为专业。因为专业能力就是学习加实践的结果,专业精神就是敢想敢干、敬业拼搏。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事业的忠诚和专注,一心就要做成事。记得有一次,总社要求实现各部门期刊的介绍并与外界建立通联渠道,由于没人精通JS语言,我就拎着胆硬上,找一个JS网站,下载了很多模板开始琢磨,周末时间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终于在要求的时间里拿出了精美的产品。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不胜枚举。一段时间,新闻网由于美工缺少,虽然我不懂PS,但必须主动学习,今天看着新闻网的主网版面设计、课程基地网的页面设计,时常也会心生自豪。我时常开玩笑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只要你敢想敢干,难题就会为你让路。 

  这几年,我陆续参与了总社及很多部门的省级、国家级文化项目的申报,懂得不懂得,都思考研究、倾力而为。尽管有同事说那不是你的职责范围,虽然心里有苦,我能说什么呢,这是总社的大事,有些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既然退无可退,也只能迎难而上,做就做到最好。欣慰的是,有些项目还是申报成功了,当然我也明白功不在我,但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尽心尽力了。 

  我经常和同事们交流,要学习研究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学到老活到老,身有武艺才能走遍天下。近年来,我的多篇论文得以在各类杂志刊发,总社举办的“三个一”论文也多次获奖。我重点关注的就是互联网视域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去年以来,我参与了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今年,在总社“媒体+智库”发展战略的部署下,我又肩负起全媒体新闻中心新媒体的筹建工作。这里,我想起一位领导的敦敦教诲,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为有位。人生的路就在脚下,怎么走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思考。摸黑上路不要怕,因为心中有灯,还有依稀可见的地平线。 

责任编辑:李月昭

上一篇:李萍

下一篇:田爱平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