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现场决赛在宁举行(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江苏教育报》编辑部承办,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冠名协办的“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现场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洪流等领导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届作文大赛高中组比赛于今年9月5日正式开赛,全省有20多万名高中学生以《成长与成功》为题参加了初赛。经过严格评审,最终225名选手入围现场决赛。在11月30日下午举行的决赛中,选手们在《看不见的春天》和《破局》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江苏省溧阳中学吴少颜等20名选手荣获特等奖。
12月1日上午举行的颁奖仪式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主持,洪流副巡视员、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分别揭晓特等奖和一等奖,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杨树兵揭晓组织奖,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贺兴初致辞。
洪流副巡视员在颁奖仪式上讲话指出,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是经省教育厅批准,被正式列入全省中小学竞赛活动项目的作文比赛。在引导全省普通高中大力推动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激发中学生的创作热情、写作兴趣,发现和培育优秀的写作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经13年时间的发展,中学生作文大赛已经成为我省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上百万热爱写作的青少年在大赛中接受了磨砺、收获了成长。今年的大赛更是亮点纷呈:首次通过网络向全省高中生征集决赛题,让更多学生主动地参与大赛、享受大赛;同步开展了全省星级高中优秀文学社报(刊)评比,充分发挥学校文学社团的阵地作用,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文学社团的建设发展中去。他希望大赛组委会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开拓进取,把这项赛事办得更有特色、更加完善,吸引更多学校、学生参加,让大赛成为我省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共同的美好记忆。
颁奖仪式后,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朱晓进,著名作家黄蓓佳、叶兆言,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唐江澎等评委会专家与参赛学生进行了对话交流,并对获奖作文作了精彩点评。
【附1】
“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现场决赛赛题
1.看不见的春天
2.破局
要求:
1.两个题目任选一题;
2.文体不限;
3.字数不限。
【 附2】特等奖第一名作文
《看不见的春天》
江苏省溧阳中学 吴少颜
记忆中对春天的印象,长久以来鲜活在那方老村戏台上。
仿佛是东山、西山经过漫长的跋涉,终于停下了疲倦的步伐,屹立于此。他们深情对望,戏台便在他们天荒地老的爱情中瞬间生长。
……
每每吊起一声绝伦的唱腔,迈着碎步徐徐拾级而上的女子青衫乍现。一开脸,一云手,一卧鱼,明媚的春天便在台上骤然鲜活、生动。艺人站在台上登高一唱,从《救风尘》到《墙头马上》,再一折,战平阳。或急促或舒缓的鼓点里,或悠长或婉约的花腔里,融融春光复活了戏台。于是戏台开始生出温情,生出感动,生出欢笑,生出泪水。艺人们不再是用戏子的技巧,而是在用身与心、用灵与魂,将他们对戏曲文化的理解与爱倾情演绎。
于是,台下那一双双在庄田里握惯了犁锄、粗如秕谷的手,开始拭泪和扼腕击掌;那一颗颗被磨难和困窘麻木和粗糙了的心,开始柔软和激烈震颤。乡亲们沐浴在戏台芬芳的艺术春天里,为节义和忠贞,为正直与贤良,为不屈与抗争,泪湿衫袖。每至高潮迭起,台上台下,长呼短应,顾盼生情,如痴如醉。直至散场,乡亲们仍沉浸在春天的余韵中,流连忘返。
……
春天在戏台上渐疏的人影中一日日黯淡、稀薄,直至不见。纷扬柔软的水袖挡不住城市灯红酒绿的诱惑,挡不住浮夸低俗的靡靡之音,挡不住村人蠢蠢欲动的心,挡不住台上春天离去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村人在城市找到了他们的戏台,找到他们心中定义的春天。他们奔波碌碌,上演着一出出生老病死的戏幕。村中青壮收拾行装头也不回地决然离去,留下疏于修缮的旧居在风中苍老,以至破败倾塌。被断垣残壁包围着的戏台,被岁月的风雨佝偻成一张弓,斜倚在村庄脚边。
村人的唱本里再也没有丝竹和唱腔来撑开场面,再也没有源自内心的震颤来打动心灵。有的只是木然的机械的生老病死,粗线条的生活节奏,风尘仆仆的辗转奔波。久违了春天的他们的生活,像一方陈年巾帕,皱巴巴地剥开,上面只有污渍沾染的一朵红莲。那婉然青衫、蓦然动容、戏台春天,只在午夜梦回时分冰凉单调地在梦中出现,倏忽消失。
……
台上唱了一辈子戏的艺人说,唱本一代一代地传,尽管唱戏的戏子终会化成一撮尘土,但戏曲文化不会。所以民间又将戏台称作“万年台”。
是啊,万年台。当那一双双寂寥的眼重新凝视台上,当那一双双苦于奔波的足重新驻立台下,当那一颗颗被风尘和人生寒冬煎熬得千疮百孔的心重新皈依文化,当鸣锣开场后步香闺的女娇娘,耍花枪的金翊将火势缠绵婉转,火势荡气回肠地开腔,万年台将瞬间复苏,看不见的春天又将展露她动人的倩影。坚贞与执着,悲欢与离合,正义与贤良,文化与传承,精神与灵魂,一切都将会鲜活如初。而戏曲文化将延续她绵长而又坚韧的生命,带来阵阵和煦的春风,拂过干涸贫瘠的心田;酝酿场场细腻的春雨,浸润老村风化龟裂的故土。
“过往君子,且住,听吾言--”悠长的唱腔中我坚信,在不远的明天,疲倦而迷惘的乡亲们将在戏台前抖落满身满心的风尘,在一曲温婉的《汉宫秋》里将看不见的春天重新找回,同时也将失落已久的自己,重新找回。
【附3】特等奖第一名吴少颜发言稿
尊敬的大赛组委会,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江苏省溧阳中学的吴少颜。
首先,感谢江苏省作文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文学风貌、展示文学修养的平台,感谢各位权威作文专家不辞辛劳的鉴赏与评定,感谢各位为大赛付出辛勤努力的组织人员,是你们使我们能坐在这样一个严肃又活泼的会场,愉悦地进行文学创作的心得交流,进一步提升对文学的理解和写作的把握。
很意外也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精英们交流我对文学和写作的一些微薄见解。
列维·施特劳斯在他辉煌的四卷本巨著《神话学》中写道:穿越神话的丛林,我们看到了原始人的心灵。同样的,穿越各类报刊杂志的瀚海,我们听见了心灵深处的声音。
交替的过去和现在,细密的幼稚与成长,生命的甜美与痛苦,相爱的厮守与别离,像从深邃的古井深处,经过无数介质的弯折传到这里,浸透了时光,又被岁月磨出棱角。文字,带有一种如此安静的坚持,让我能够坐在图书馆里,安静地读书,把日升月沉安静地融在大家的字句里。从小时候拙劣稚嫩的日记,到如今学着用明快的句子勾勒心情,用真诚和理解进行创作,这是一种令我无比欣喜的质变。
当我拿到凝聚着我省中学生智慧的文题“看不见的春天”时,我蓦然想起家乡那方古朴戏台,和那曾经鲜活在戏台上的、属于民间文化的春天。在戏台的春天里,现在和过去,正义与奸邪,生命和消逝,都只隔着一层薄薄的温暖的唱词,一字就能通透。
曾经翔舞在唱本之中的远古传奇,乘清气御阴阳的九天神灵,荡气回肠的忠义节烈,萦绕在脑海的三楚风流,在这样充满诗意的文题里,在记忆的春天里,悄然复苏。
对比现下越来越多的加入人工合成佐料的快餐文化,古朴又雅致的、以民间戏曲文化为例的国学文化,如此清新又本真,以其绵长而又坚韧的生命力不断延续。
同样的传承也在在座各位同学的身上体现。
我们在江苏省各类优秀报刊的熏陶和塑造下,在学校和老师的悉心栽培下,不断领略文学的万千魅力。于是,我们从中汲取营养,我们的文字闪烁着思维的火花,我们的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曾经在笔墨纸张间走过的那些城市和山川、曾经倾慕过的英烈的侠气与担当,都已默默融入生命!
我坚信,在江苏省教育厅的重视引导下,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组织和苏教国际的协办下,我们必将听到更多充满灵性和哲思的文字在歌唱,我们的文学、文化就这样句句含情,息息衍生。
谢谢大家!
颁奖大会
洪流副巡视员讲话
比赛现场
专家阅卷
作家签名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