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辖市教育局局长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 作为全媒体新闻宣传“‘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社近日携手中国江苏网,邀请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各省辖市教育局局长陆续走进中江网直播室,介绍江苏及各地教育特色亮点、“十二五”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畅谈“十三五”发展思路,回答网友提问。本网将跟踪活动进程,报道相关信息。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苏州历来人文荟萃,崇文重教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文化自觉长盛不衰。12月25日上午,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接受中江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访问,围绕苏州教育如何传承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与广大网友共同分享“苏州经验”。

  顾月华首先介绍了苏州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方面的主要经验,重点谈到了苏州在师资培养方面的创新做法。“苏州始终坚持把教育人才资源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资源,提出‘教育第一,教师为本’的教师发展观。”顾月华介绍说,苏州在全国率先成立地级市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人才招聘、引进、使用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好机制。 “我们把它叫做苏州教育走向未来的文件。” 顾月华动情地说。为拓宽用人渠道,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任教,苏州大力实施“校外专家进校园”的人才柔性使用政策,明确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外专家总数不低于学校岗位总数的5%,职业学校的校外专家总数不低于学校岗位总数的20%。其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名师,更多的榜样人物带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更多导师。”现场,顾月华感慨,“让各路英才为教育所用,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2014年9月,苏州在全省率先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25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校长挂职级上岗。除了从年度考核、个人成果、基本情况、专业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校长的办学情况,还要听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访谈中,顾月华谈起了“校长职级制”的初衷。顾月华说,校长职级制强化了一个概念,校长不是“官”,而是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岗位。希望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淡化校长原有的行政级别,致力于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培养更多专家型、教育家型的校长,让学校的管理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

  顾月华也坦言面对十三五,苏州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苏州。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苏州城乡,未来几年必然会进一步直面外来人口进一步大量流入,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的严峻考验。顾月华表示,苏州教育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力度;统一各市、区教育规划编制标准,强化教育优先的价值导向;构建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发改、财政、国土、建设、规划、教育等部门协同力度,积极完善经费保障措施,全面满足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需求。

  访谈中,顾月华还特别提到了作为对历史的传承,苏州为保护186所百年老校所作出的努力,并就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积分入学管理等热点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

  本期访谈将于近期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左一)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左二)、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冯海青(右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沈本领(右二)在交流。

  陈光明 摄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提起南通教育,有一个著名的现象,那就是多年来,南通的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前列。11月20日下午,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接受中国江苏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专题访问,为广大网友解读“南通现象”。

  郭毅浩说,南通历年来优异的高考成绩和南通的教育体系有着必然的联系。据他介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八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南通绝大多数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学业测试结果显示,南通市小学语、数成绩全省第一,初中语、数、外、科学全省第一;问卷统计结果显示,14项指标中除了学习负担轻的程度居全省第二外,其他13项均为第一。诸如学生学习信心最足,睡眠时间最多,师生关系最融洽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通优异的高考成绩其实是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质量支撑着的,是区域优质基础教育发展的“逻辑必然”。此外,郭毅浩认为,把高考视为终极目的,势必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正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实践证明,我们应该、必须“跳出高考看高考”。”

  “十二五”期间,江苏升格、设置变化的高校有16所,其中,南通有3所高校升格、2所更名,可以说是为南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升培养水平、服务地方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此,郭毅浩表示,升格、更名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学术建设等都得到了新的优化,提升了南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也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通不仅出好学生,好教师也特别多。现如今,全国有影响的著名教师有许多就是南通人。他们不仅影响大,成果也很多。五年内,南通出了两个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在2014年,南通教师9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其中通师二附李吉林老师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仅2个),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今年,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这在一个地级市而言,并不多见。郭毅浩从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教师个人成长等几方面介绍了南通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在现场也感慨道,“的确,我常常为我们南通教师所感动。”

  郭毅浩还就“十三五”期间,南通教育将如何进一步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力度等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本期访谈节目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左二)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陈瑞昌(左一)、中江网副总经理管云林(右二)、中江网视频中心主任易保山(右一)在交流。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唐加俊(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2013年,无锡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建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1月19日下午,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唐加俊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接受中国江苏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专题访问,为广大网友介绍无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

  对于无锡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成绩,唐加俊表示,无锡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他举例说明道,在无锡西部,有一个地方叫渔港,背山面湖、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居民世代以打渔为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渔港被划入经济开发区,原本办学规模小、校舍陈旧的渔港小学被拆除,学生并到了较远的另外一所小学上学,让渔港地区的居民感到极为不便。为解决学生上学问题,2014年政府投入近1亿元对渔港小学进行了重建,学校更名为育英锦园小学,作为区优质学校育英实验小学的分校,实行名校办分校,由育英小学输出管理,校长由育英实小的校长兼任,实现两校资源共享、共通共融。这一举措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认为学校不仅条件好,课程也很丰富,对家门口的学校很满意。去年,该校还入选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发展一直是无锡的亮点,今年7月2日、4日,《中国教育报》分两期头版头条报道了锡山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唐加俊在访谈现场也特别提及了无锡的普通高中建设。“应当说,锡山高中是无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办学实践也是我们无锡广大高中学校努力的方向。”唐加俊说,无锡一直把优质特色作为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确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品牌目标,专门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计划,明确高中教育的方向定位和发展路径,按照“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的要求,引导各普通高中结合办学实际,紧扣优质特色发展方向,聚焦校园文化、管理优化、课程建设、队伍提升等方面扎实开展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学校内涵、质量、特色水平。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贯彻省教育厅的部署,大力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鼓励各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实施水平,目前,无锡共有18所学校的22个项目入选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去年锡山高中、天一中学申报相关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并分别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访谈中,唐加俊还谈到了无锡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无锡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思路,以及下一阶段无锡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就教育热点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本期访谈节目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唐加俊(中)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赵建春(左)、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阅读》编辑部主任谢玲在交流。

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2014年,地处苏北中心的淮安在苏北率先实现所有县区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国家督导认定,成为全国八个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实验区之一,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11月16日下午,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就淮安市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接受了中国江苏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专题访问。

  张元贵首先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淮安在教育公平方面做出的探索。张元贵说,针对“上学难”、“上学贵”这些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淮安市政府实施了“育才兴教”工程,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的学习条件和发展机会。多年来,淮安市坚持对考入公办本、专科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分别资助4000元、2000元。仅2015年一年, 832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共计就领取了332.8万元资助金。近年来,“育才兴教”工程的资助人数、资助金额逐步提升,资助面不断扩大,实现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全过程资助,惠及全市数万学子,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日益扩大。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呵护,构建起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淮安市也连续四年被授予“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十二五期间,淮安在幼儿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教育报》曾以《江苏省淮安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为题报道过淮安教育工作,其中特别提到淮安的幼儿园建设。张元贵在现场也特别谈到了学前教育问题。张元贵介绍,近年来,淮安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幼儿园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新建扩建幼儿园160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6万个,幼儿园生均园舍6.2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12.3平方米,分别比2010年增长119.7%和82.2%;省优质园比例达64.2%,比2010年增长29.3%。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8%,学前教育公平普惠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访谈中,张元贵还介绍了淮安市评选“功勋教师”的情况,并就“十三五”期间,淮安教育在学校建设方面的思路等为题回答了网友提问,本期访谈节目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右)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赵建春(左)在交流。

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教育资源富集,是江苏的教育大市。11月11日上午,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接受中江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访问,畅谈徐州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教育报》曾以《一个教育大市的“托管”突围》为标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徐州托管办学的经验做法。“托管”可以说是“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在推进教育改革方面的一大创新。访谈现场,张德超谈起了徐州市托管办学的初衷,“在推进教育均衡的过程中,我们调研发现,初中是个难点——由于历史原因及各方面限制,部分初中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大幅度萎缩,一些地理位置偏僻,处于城乡接合部或者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成为制约徐州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救活薄弱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走进好学校?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薄弱校与名校合并,但简单地合并学校,人员上难以理顺,“所以我们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

  2013年5月,托管办学在徐州正式启动,由名校对弱校进行托管,资源共享,联合考核,以徐州市第三中学托管徐州市第十中学、徐州市第一中学托管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为试点,计划用3至5年,使市区初中学校均达到省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实现“校园环境一样美、公共设施一样齐、公共经费一样多、管理水平一样高、教师素质一样好、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张扬、校园安全一样得到保障、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教育格局。

  现场,张德超还分享了徐州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特别将徐州素质教育的一项成果——让徐州人民颇为自豪的“睢宁儿童画”介绍给广大网友。1996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将睢宁县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儿童画之乡”;2006年,睢宁儿童画被外交部定为“国宾礼品”。到目前为止,先后有1万8千余幅作品被选送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荣获金、银、铜奖1万5千余枚,4幅作品在联合国大厦陈列。

  访谈中,张德超还谈到了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三五”征程,徐州教育的发展思路,并就广大网友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本期专题访谈内容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左一)、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左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曹连观(右一)在交流。

  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右一)、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曹连观(左一)、中国江苏网副总经理管云林(左二)在交流。

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奚爱国(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

  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泰州自古崇文尚儒、重教兴学,是闻名遐迩的教育之乡。今年6月底,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泰州召开,泰州经验得到了全国专家和同行的肯定,以最高票当选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秀工作案例。11月5日上午,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奚爱国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接受中江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专题访问,与广大网友共同分享“泰州经验”。

  著名学者宋乃庆曾经在《中国教育学刊》上呼吁“大力推广泰州市内涵式发展的义务教育全域均衡模式”。访谈现场,奚爱国重点就泰州市在推动教育内涵建设尤其是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做了介绍。“一直以来我们办教育的目标就是‘人人都有一个好未来’。这个好未来是多元的,是适合学生个人实际的,是最大化挖掘学生潜能的。为此我们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教育任务的首位。”奚爱国说,为了推进素质教育,2014年,泰州全面启动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强势推进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并建立了区域推进展示、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在加大考核的同时努力建立“绿色教育”评价体系,加大素质教育考试权重,把“5+2”工程内容以一定比例和适当题型纳入中考范围,以充分发挥中考的拉动效应和导向作用。

  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各学校不断拓展“自主课堂”模式,稳步推进“翻转课堂”试点,“手指上的阅读”“三问三学”等微创新校本化课程纷纷涌现,德育和社团活动蓬勃开展,32个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近期,泰州市被遴选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奚爱国笑言,以前都说泰州的学生会考试,现在泰州的学生学得更活了,玩得更嗨了。

  访谈中,奚爱国特别提到了泰州在推进教育均衡方面的“现代武器”——泰微课。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足不出户接受名师指点,泰州推出“互联网+教育”的方式,集中全市优质师资和技术力量自主研发建成了“泰微课”学习平台,资源库目前已建微视频5万条、微测试12万条,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主要学科。平台上线后面向全市60万中小学生和全体教师免费开放,真正实现了把名师免费送进千家万户,让学生无论城乡无论贫富,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目前“泰微课”已升格为“江苏泰微课”,在全省推广使用。

  奚爱国还就泰州市在围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等方面,回答了记者和网友的提问。本期专题访谈内容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南京是六朝古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教育名城。10月30日上午,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与中江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面对面交流,为网友解读南京教育的“草根情怀”。

  吴晓茅曾经在很多场合提到过“草根情怀”这个概念,究竟何为“草根情怀”?吴晓茅认为,应该在教育均衡上提供优质、基础的力量。尤其是义务教育,必须要优质均衡。多年来,南京始终坚持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政府扶困助学全覆盖,每年向郊区转移支付教育专项经费7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和各类助学近4亿元;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接纳入学近8万人,公办学校入学率达98%以上;南京市还在全国率先推进特殊教育“双业一体”发展,残障学生就业和升学水平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列为国家实验项目,现代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吴晓茅介绍说,近年来,南京市通过“增量工程”让所有儿童得到妥善安排,具体措施包括改扩建中小学校舍35万平方米,建设农村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80片,创建园林式校园158所;出新升级学校食堂14万平方米,学生在校就餐率90%以上;城区69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四大保障房片区9所配建学校顺利开学,完成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办好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截至目前,南京已经全市域通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验收。

  访谈中,吴晓茅还谈到了南京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长足发展。吴晓茅同时表示,“十三五”是南京市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南京市将率先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率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教育幸福感和满意度领先全国同类城市,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广泛的智力支持和不竭的创新源泉。

  本期访谈节目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左一)与中国江苏网总编辑张晓东(左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右二)、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冯海青(右一)在交流。

  陈路 摄

  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奚爱国(左二)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曹连观(右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陈瑞昌(右一)在交流。

  (陈路 摄)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夏正祥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夏正祥(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一提到教育,老百姓往往就会想到“择校热”“上学难”这些热点话题。10月29日下午,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夏正祥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就扬州市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国江苏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访问。

  夏正祥举例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扬州在均衡教育发展方面作出的探索。汶河小学一直是扬州市民心中的热点学校,以往一年级招收13个班,2014年只招了8个班;以前班级人数都超过50人,多时达到60人,这一年每个班只有40多名学生。入校新生人数下降了50.4%,回归到了比较适当的办学规模,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而位于扬州东部的宦桥小学,属一般小学,以往这所小学学区内的新生最少的一年只招8个学生,而在今年,该校新建了校舍,与汶河小学组团办学,招收的学区内新生猛增到200多人。连学校校长都说这是他在这所小学任教以来从没有遇到过的。这两所学校的一降一升,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扬州“十二五”以来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效。

  显著的成绩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十二五”期间,扬州市教育局主要采取整体推进的办法,以创建为抓手,促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2015年,扬州市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学有优教”。

  此外,扬州还实施了相应的配套改革,诸如实施名校跨区办学、组团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建设社区学习辅导站,每年免费辅导学生10000人次以上,让学生“离校不离教”;开展集群帮扶,尤其是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的宏志班,已覆盖全市6个县(市、区)的16所学校。

  在城乡学校建设均衡方面,扬州一方面加大建设投入,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配套”建设工程、“数字化校园”创建工程、“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等系列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以信息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比如,录制精品课供城乡师生网上点播收看;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将城乡学校的办学过程完全融为一体。此外,扬州市还多年坚持开展“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等支教活动。

  访谈中,夏正祥还谈到了扬州教育在提升办学质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期访谈节目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夏正祥(右二)与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冯海青(右一)、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仇玉坤(左二)、《小学生数学报》主编沈本领(左一)交流。

  陈路 摄

  连云港市教育局局长王家全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连云港市教育局局长王家全(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连云港市教育局局长王家全(右二)与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张东风(左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仇玉坤(左一)、《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主任沈本领(右一)交流。

  陈光明 摄

  江苏教育新闻网10月29日讯 (记者 沈大雷)连云港市地处苏北,经济总量并不突出,但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3年又被确定为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这些成绩在全省也形成了一定影响。连云港为何能交出这样漂亮的“成绩单”?10月29日,连云港市教育局局长王家全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与中国江苏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面对面交流,为网友介绍了连云港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

  王家全介绍说,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平均衡,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直以来,苏北地区在骨干教师培养、教师队伍稳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孔雀东南飞”现象普遍存在。但连云港在这方面反而做出了显著成绩,一些难题也得到了合理解决。这引起了记者的高度关注。王家全告诉记者,该市狠下决心,立意改革,从改革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入手,建立以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为导向的市、县、校三级教师职业荣誉晋升机制,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稳定师资队伍的“军心”,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路径。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全省都居于前列。王家全介绍说,“十二五”期间,该市围绕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共投入19.5亿元,建成连云港市教育信息化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具体做法有:一是保障投入,市县两级财政将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纳入常规计划项目,全市年均投入不少于1.5亿;二是特色建设,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公共管理、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软件建设方面采用“一级建设三级应用”的模式,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硬件设备上坚持统一建设标准和注重特色发展并举;三是注重应用,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和课堂改革相结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常态化。

  访谈中,王家全还谈到了连云港教育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和规划。本期访谈节目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宿迁市教育局局长汤成军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宿迁市教育局局长汤成军(中)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访谈节目。

  宿迁市教育局局长汤成军(中)与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冯海青(右一)、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仇玉坤(左一)交流。

  陈光明 摄

  江苏教育新闻网10月28日讯 (记者 沈大雷)“满足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选择,民办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宿迁的民办教育体量大、质态好,您能谈谈近几年宿迁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吗?”10月28日下午,宿迁市教育局局长汤成军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就宿迁市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接受了中国江苏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专题访问。

  “教育是宿迁改革的品牌,一直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汤成军在访谈中介绍说,2015年,宿迁教育内涵质量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达省优标准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督导认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办学开放度明显提升,各类教育呈现优质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三五’期间,宿迁教育将以‘努力建设适切的区域教育体系、优化的师资队伍结构、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自由的社区学习生态、鲜明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特色’为发展目标,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为时1个小时的访谈,汤成军介绍了宿迁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改革亮点和关键举措,就宿迁教育在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回答了记者和网友的提问,并描绘了“十三五”期间宿迁教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期专题访谈内容将于近日在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10月27日,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中)亮相中江网直播室,和中江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共话常州教育。

  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右一)与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冯海青(中)、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沈霖(左一)交流。

  陈路 摄

  江苏教育新闻网10月27日讯 (记者 李月昭)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期间提出的新要求。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组织开展全媒体新闻宣传“‘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作为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携手中国江苏网,邀请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各省辖市教育局局长走进中江网直播室,介绍江苏及各地教育特色亮点、“十二五”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畅谈“十三五”发展思路,回答网友提问。

  10月27日,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率先亮相中江网直播室,和中江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共话常州教育,专题访谈内容即将在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