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远,习相近……”7月14日,天刚麻麻亮,连云港市赣榆县新合村就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原来这是扬州大学能动学院大三学生孟侠正在老家开始的“乡村第一课”。12个农村娃,七零八散的坐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小木凳上诵读《三字经》。和她一样,今年扬大有近百名来自各地农村的大学生利用暑假免费给村里的孩子授课,将“知识大篷车”开进了“农门”。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每年暑假,城市里的学生家长都会不惜任何代价给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相比于城市孩子的“奢侈”,农村的孩子就显得有点“寒酸”了。“下田劳作是我们暑假的‘必修课’,为了来年的学费,一到假期就得帮助父母下田劳作。根本就没有精力去上什么补习班,没有时间,家里更负担不起。”家住徐州沛县的吕志强无奈地告诉记者。
“农村孩子家庭条件不好,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充电’的机会也很少,特别是外面的新鲜事物,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我才接触过电脑。”回忆起童年的暑假,来自农村的孟侠深有感触。“这是我大学最后一个暑假了,希望能为家乡孩子们做点事儿。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这次我还特地带来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讲网络上的新鲜事儿,看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红色电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对于家住南京高淳董牌村的陈钰阳来说,“执教”就不那么顺利了。刚开始他在村里贴公告、发传单,可很多家长都不识字,即使是免费的家教,四天来也没有一个人报名。“没办法,我挨家挨户上门劝说,终于凑齐了八个‘留守儿童’。”提到开班时的艰辛,陈钰阳感慨万千。如今,他已成功度过了“危险期”,在自己家里腾出一个房间作为教室,已经开班一周了。“每天上三个小时的课,课余时间带他们打篮球、钓鱼、捉知了……感觉还不错。”
据了解,今年暑假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针对暑期“留守儿童”教育缺失这一现象,精心组织了“育人反哺百千万”大型志愿服务团,即招募百名农村大学生,呵护千名留守儿童,放心家长万颗心。大学生们跳回“农门”帮助农村孩子愉快、充实地度过暑假。
(扬州大学能动学院)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