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京理工大学新技术摘掉塑料“毒帽子”

作者:葛玲玲 朱俊武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塑料包装不环保。塑料包装不能装热水。喝了塑料瓶装的热水,容易有残留物质进入身体,对身体有害……这些是大家对于塑料瓶的固有印象。如今,南理工一项新技术可以摘掉塑料瓶“不环保”、“含有毒物质”的帽子了。

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是聚酯。聚酯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需要一种催化剂。以前大多采用含有毒重金属的锑系催化剂,对人和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隐患,尤其是在受热后,毒素产生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塑料瓶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万恶之源。

为了解决“塑料有毒”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后来使用了钛系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用量少等优点,但存在分散性差、反应速度低等缺点。

如今,南理工汪信、刘孝恒、陆路德、杨绪杰教授等发明的一种方法,可以生产出高效、环保、安全的催化剂——纳米二氧化钛晶体。

为什么说是高效的?因为该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级的超细催化剂。汪信教授说,晶体很细小,比表面积就会增大,反应活性就相应增强了,催化效果也更加明显了。而且,该技术还采用了无机、有机表面修饰技术,解决了超细二氧化钛在反应体系中的分散问题,提高了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有效催化活性中心,解决了传统钛系催化剂反应速度低的难题。

超细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催化剂是从聚乙二醇体系中提取的,而聚乙二醇无毒。所以,该技术解决了传统锑系催化剂可能有重金属残留的问题。

原先制取二氧化钛都是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的,不仅耗能高,而且获得的二氧化钛催化剂颗粒大,催化效果差,制取过程中用到的表面活性剂只能作为工业废水排入环境,很不环保。我校的新技术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制备,降低耗能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原材料聚乙二醇,重复利用。

新技术制备出的超细催化剂效能到底怎么样呢?刘孝恒教授说,使用这种超细催化剂后,聚酯产品后加工粘度可降低10%以上,乙醛含量降低20%,聚合反应速率可加快20%,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而且用这种催化剂制成的聚酯生产的瓶子具有光亮度优异、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的特点,可提高热灌装饮料的灌装温度。

近日,该项目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可成功应用于催化、复合材料、化妆品等多种领域,革新了生产技术、提升了产品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