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航学子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折桂

作者:李昕彧 王宇宁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日前,第八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揭晓。此次竞赛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蒋雪峰、赵健伍、杨璐组成的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C题第一名)。4天4夜96个小时的比赛;两夜的通宵;长达50余页的论文答卷是这个团队在此次竞赛中心血的凝结。据悉,他们还受邀于12月底赴北京参加本次数学建模大赛研讨会,针对他们本次比赛的论文成果与专家展开讨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数学建模是一个模糊而高深的认知,充满了专业性。殊不知,它对于与经济民生、生物研究、农业工业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蒋雪峰同学介绍,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是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其A实就是一种优化设计,将理论化的推导与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天气预报,就是数学建模的典型。”从大一开始,连续参加了5届数学建模大赛的蒋雪峰,对于这些平常人可能感觉晦涩的理工科知识,他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之一,规模广、规格高、影响力大,竞赛题目有难度。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42所高校和全国各研究院所在内的2245支研究生代表队报名参赛。竞赛的课题范围广泛,不局限于专业限制。蒋雪峰团队三人都是来自自动化学院的学生,而他们选择的课题却是与生物相关的建立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一开始看到题,大家都有点发愣,数据太多,而且也不是很熟悉,不过我们都还算沉着。第一天就熬了一个通宵整理数据,处理资料,将所给的数据进行删选,留下有用的,这样瞬间轻松很多了,后面选择方法,编写程序就要顺利一些。”赵健伍对记者回忆到紧张的比赛第一天和第一个通宵。

“虽然与专业关系不大,而方法和思维都是相通的。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这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校也着重培养我们在思维与创新方面的素质。王正盛老师的的赛前指导也是从这方面给我们进行的培训。现在给我们一道专业有关的课题,我们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去做,只不过可能对资料和数据更熟悉一些。”蒋雪峰笑着补充下去。谈到那紧张的4天4夜的高强度与高压力,三个人都记忆犹新。

数学建模竞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全国范围内的发掘人才,竞赛的课题都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高校改革的方向所在。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江驹介绍,南航近年来设立了包括数学建模在内的多项科学创新项目,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能结合理论知识,尽可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当代高新科技成果去探讨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