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林大联合企业定制“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作者:陈艾芳 唐萍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2012年1月11日, 6家制浆造纸知名企业和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的相关专家学者15人齐聚一堂,为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建言献策、共同把脉。

培养方案最大的特色是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纲要精神要求和制浆造纸行业发展的需要,从10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出发,细化成69条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培养标准。每条标准对应相应的课程。所有环节都考虑到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方案中,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3+1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1年,规模为1个30人的小班。该方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计划完全单列,学生提前进入生产一线。其中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1年,学分占四年总学分的25.3%。”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翟华敏介绍。

芬兰芬欧汇川(UPM)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领先森林工业企业。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中国区总监朱华女士说:“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更是企业用人选人的标准。3+1的培养方案是和企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吻合的。”

新的培养方案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从原来的28.5%提高到现在的46.5%。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方案的实践内容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贯穿本科全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在制浆造纸行业能够从事工业生产、工程及项目设计、新产品开发、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

站在企业的角度,学生具体参与实践的方式有很多种。安徽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敏认为,“学生介入企业学习、实习的方式主要体现在项目的介入和生产技术、设备流程、控制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参与。这个过程中,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与培养,结‘对子’,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1单列实践教学计划,69条细化的培养标准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点。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带头人,从教50多年的李忠正教授深有感触,“通过这样的培养,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和全面工程素质。”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