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企业升级转型出现“用工难”问题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却无法与企业用工需求更好地进行互动,这一问题说明高校、企业之间的“链接”断层情况日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便是政府牵头做“红娘”、学校“搭台”、企业“唱戏”。走政、校、企合作之路,是地方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月26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举办“金利达就业创业基金”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便是在扬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扬州市园林管理局、广陵区政府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在扬州市人力资源协会的直接参与过程中促成的,目前就业创业基金可辐射到该院园林、园艺专业学生400余人,有近30名学生与金利达公司达成实习意向。这种由政府充当牵线“红娘”,使创新型企业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对接之路更加直观、更加具体、更加全面。
据了解,此次校、政、企合作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融合。首先,政府“红娘”在牵线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特色与企业创新转型的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实现就业过程的“无缝对接”;其次,企业通过政府牵线,在校内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通过前期培养,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蜜月期”,使毕业生走向社会便能很好地适应就业环境。最后,在三方的签约协议上明确规定:“根据学院人才培养需求,扬州市人力资源协会配合学院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与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单位推荐、创业指导与扶持等活动,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也使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培训平台逐步与社会融合,加快了学生向“社会创新实用型”人才转变的步伐。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