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不农,农者不学”这句古代谚语曾一度成为中国高校的一种普遍趋势,因此,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将农学打入“冷”宫。不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迅速攀升,农学就业由“冷”变“热”。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扬州大学农学院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共有来自上海,江苏,南通等多个省市的27家企业参加,企业开出的工资待遇也不低。一家江苏农场的宣传板上醒目的写着“试用期工资3-4万,包五金。”该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现代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育种技术对我们农场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很多人对学农都有偏见,农学方面的人才比较短缺,而扬大农学院的育种技术全国闻名,而且培养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很符合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特地赶来参加校园招聘会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至于待遇方面,我们会提供最好的条件,而且试用期过后,工资还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据悉,2012年国家发布了新世纪以来第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该文件将主题锁定农业科技,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大力完善农业科技。“这些文件的下达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这些农院学子的就业渠道,传统的热门专业已经悄悄发生了转变,农学已经成为了新的热门专业!”现场就接到招聘公司面试通知单的刘同学高兴的说道。
在现场,记者不难发现,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端人才更是受到热捧,一家化肥公司在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推销人员时,开出了高达20万的年薪。针对这一现象,扬州大学农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农业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种菜种粮的传统观念,目前已涵盖销售、生态、营养、农村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在这种形式下,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类人才受到热捧也是情理之中。
关于如何正确看待农学专业的就业,农学院生永明书记表示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引下,认真分析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前景:如国家每年农业相关预算近7000亿,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20亿亩,人口约13.4亿,其中包括9亿农民。而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加速建设,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使得社会对农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步增大,近年来农学专业就业比较平稳,而且在整体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稳中有升。不仅如此,一些大型农场和企业不惜花大价钱希望能够招到有创新能力,在农学专业上有所建树的高端人才。在这种现状下,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扬州大学)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