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看微电影
朱宏/摄
“很想吃您煮的咖喱鸡块啊,很想和你分享每个生活瞬间”“谁会不介意这样的我?只有你”“就要离开学校了,希望找个好工作,好好孝敬妈妈”……这是记者5月12号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墙上看到的内容。一封封微情书,有一个共同的对象——妈妈。在以“银丝在鬓爱无尽,游子他乡爱先行”为主题的年级会上,经济与管理学院三百名大三学生以微情书、集体致电等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情书电影齐上阵 母爱打动游子心
记者看到,每个人进门前可以领取一张便签纸,书写送给母亲的微情书,贴在心情墙上,可拍成照片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妈妈,让妈妈看到自己的爱。不到一会儿,展览板上便贴满了小小的纸片,寥寥数语,却承载着对母亲的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三百名学生从小唱过无数遍的歌曲,今天在现场,却有不少同学哽咽着唱完。“很久不唱这首歌了,今天再唱,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远方的母亲,特别牵挂她。”一名来自甘肃的女生红着眼睛对记者说。
在场的同学们还一起观看了微电影《家——有爱就有责任》和《俺爹俺娘》。短短半个多小时的观看,很多同学都泪如雨下。唐文佳是江苏南通人,虽然离家较近,和妈妈几乎每天都打电话,但是这次母亲节活动现场,她还是哭了。她给妈妈的情书很简单质朴:“希望妈妈身体健康,不要为我担心。”
“我觉得要懂得感恩父母,知恩图报。温情和动力,能够使我们在大三这样忙碌的日子里对未来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李招来同学告诉记者,高中时,母亲为了他的学习辞掉工作,“我会用一生来报答妈妈的恩情。”
百口融一心 致电给母亲
“妈,感谢你给了我生命,让我体会这趟旅行中的欢笑和泪水,是你让我成为现在的我,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和全年级同学一起祝您母亲节快乐,永远美丽,永远幸福。”当屏幕上打出这段话时,现场300名学生纷纷拨通妈妈的号码,面对着屏幕,异口同声道出同样的祝福。
“我妈妈挺吃惊的,因为我一直不大往家里打电话的,这次给她打电话,而且现场有这么多同学的祝福,她很开心。”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个男生说道。
打电话环节让现场气氛顿时变得非常温情,很多同学都边哭边跟父母打电话。
“百口融一心,一个妈妈听得到年级300个孩子的声音,给母亲一个最难忘的母亲节!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所在。”经管学院09级辅导员刘旭说道。
“新妈妈”辅导员 初为人母谈感悟
此次活动还邀请了一个特殊的嘉宾:经管院09级辅导员时云。初为人母的她给孩子留有4000张照片,100篇日记。作为老师,她给学生记录了1084篇日记,QQ浏览量达到了40000人次。两个QQ号码,一个为孩子,一个为学生。 她谈到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孩子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在现场,她还唱起了自行改编的《卖报歌》和《上学歌》的两首歌曲,分别给予孩子和学生“健康长大”和“建功立业”的祝福。“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会感恩家人、母校和社会,进而培养对自己、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时云这样说。
互动环节不止于现场,还在网络上热烈持续的进行着。同学们可以跟帖回复年级空间日志《线上互动晒母爱 把爱大胆说出来——朝阳之林母亲节特辑》也可腾讯微博@南航经管09级,表达对母亲的祝福。
活动最后,辅导员还倡导同学们为妈妈做三件事:给母亲写一封信,将平时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话通过纸笔来传达;给母亲洗一次脚,将我们心里理解的那份爱用行动来报答;与母亲谈一次心,说出我们最真的想法、最深的体会!
“母亲节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由于它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国人所认可和接受。”90后辅导员刘旭说道,“现在大三的他们,面临着人生又一重要的抉择,就业、升学、出国甚至创业,那么如何让他们能够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有个明确的认识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借此机会通过母亲的力量,通过感恩的方式和亲情的召唤,让大家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实现梦想。”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