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自2008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开展“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来,紧密围绕“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瞄准和跟踪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问题等国际学科前沿,积极服务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安全等重大需求,努力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创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模式,推行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取得显著成效。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6人,长江学者3人,杰青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支;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专项等重大工程项目数百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8项、部省级科技奖100余项。平台已成为我国水科学领域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育基地、水循环与水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基地、重大水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基地和水科学领域的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基地。
为巩固成绩,查找不足,高标准地启动下一期建设规划,河海大学于5月19日召开“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总结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为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为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蔡道基、张建云等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和评价。总结会由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朱拓主持,校长王乘致欢迎辞,副校长朱跃龙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建设管理、总体成效、今后设想五个方面向专家组作工作汇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如、王超出席总结会。
专家组对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经过认真讨论和评议,形成了评价意见,认为平台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全面、超额完成了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致同意通过平台建设工作总结,并对进一步完善平台下一期建设规划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平台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学术骨干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总结会。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