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大学生暑期实践关注城乡一体化建设(图)

作者:黄淑仪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暑期社会实践让同学们真正接了“地气”

 

——南京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关注张家港城乡一体化建设

村民刘月琴满怀喜悦如数家珍地向同学们介绍她家一年的收入。

以“张家港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闻名全国的张家港市,近年来又以城乡一体文明建设再次享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为何在这一地区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老百姓对城乡一体化抱有怎样的真切感受和想法?”带着一系列问题,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同学们,利用暑期走进张家港,通过参观城市规划展示馆、到现场查看张家港市镇两级一体化建设成果、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深入社区居民家庭实地了解察看、与各类不同人员进行交流访谈、发放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求解了文明张家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个答案。

聚焦社会热点让暑期社会实践更具针对性

在成功申报为南京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课题之前,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大二学生黄淑仪,已经为选题思考了好几个星期。作为张家港人,张家港的名声早已响誉海内外,尤其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因此,如果把这次社会实践的地点安排在张家港,既是她的骄傲,同时也一定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到底选什么样的课题更受关注,始终是一个缠绕在她的脑子里的问题,为此,她多次召集团队成员碰头,集思广益。

通过讨论和网络交流等多次“头脑风暴”,他们初步把关注点聚焦在张家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上,但考虑到选题过大,操作起来有难度,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所以这个选题最终还是放弃了,但在大家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中,形成比较一致看法是,认为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既然社会实践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那么社会实践选题时,就应该面对现实,不回避社会热点、难点;就应该在社会参加实践中,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就应该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真切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同样也只有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同学们才会获得真实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眼下很多地方的城镇化进程加快,住宅需求不断扩大,住区由中心城区向远郊蔓延,蚕食了大量的公共设施预留地及农田、生态绿地,不少住区开发零散,地块间闲置大片空地。而大多数农村地区毫无规划可言,聚居方式依然承袭分散状,土地利用率低下。”同样是张家港人的孙科伟同学这样说,“城市化迅速扩张或多或少使一些城镇出现了城中村,农村用地和城镇居民用地混杂,环境脏乱、治安混乱、管理缺失现象严重。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我们就是要了解张家港城镇化进程的真实情况,这对其它地方也许更有借鉴意义”。

经过激烈讨论并参考老师的意见,他们最终选择了张家港城乡一体化作为调查对象,多次的反复推敲研讨后,课题最后确定为“城乡一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副标题为“来自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的一线调查”。很快,这一课题被南京大学确定为2012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课题。

得到课题被确定为校级重点课题,激动无比的团队成员开始“充电”,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城乡一体化政策方面的文献资料、新闻报道、政策法规。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和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老师还专门与学生座谈,对调研方案、样本选取、调研方法提出很多改进意见和建议。经过数次讨论,他们终于决定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查和交流访谈等方式,开展关于张家港城乡一体化状况的调研。

暑期社会实践让同学们真正“接地气”

除了选题之外,让课题组负责人黄淑仪同学感到纠结的还在于团队协调、联络相关单位、克服酷暑高温等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状况涌现出来”,她这样感慨道,“在正式队员招募时,适逢学校期末考试,同学们的考试复习任务非常繁重,但课题组的有关详细活动方案等材料,也亟待上报学校。尤其是在协调有关活动时间时,经常电话一打就是十几个,很多细节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最后确定。即便是在实践前的一段时间里,也有队员因为临时有事而退出实践队伍,我们又不得不对实践队伍进行调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了长期、复杂的准备之后,7月中旬,实践团队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前期工作,正式奔赴张家港开展社会实践调查。

“虽然有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但实地调研还是十分辛苦,一方面由于调研的单位遍及张家港不同乡镇和工业园区,加上高温天气,所以从一个建设工地到另一个建设工地,从这家企业到另一家企业,从这户居民家到另外一户居民家,每一次都是汗流浃背,每一天调研结束,同学们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赶快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上一觉。另一方面,在调查过程中,也有少数居民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入户访谈,还有已经确定的采访对象,因为临时有事而取消原来的预约,导致在调研的过程中临时改变行程等情况发生,打乱了整个调研安排,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影响。”黄淑仪说,“但所有队员都能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没有任何怨言,坚持完成了符合统计要求数量的问卷发放与回收,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在整个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过程中,不管是拒绝还是鼓励,都是我们成长的动力。”这是实践团队陈婕妤同学发的一条微博,一分钟后就有四位同学跟贴表示支持和理解。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我们是在自讨苦吃找罪受,认为参加社会实践也就是接触一下社会,对所调研的问题仅是个大致了解。但对于我来说,吃苦换来的收获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实践团队龚世伟同学说,“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这项关于张家港城乡一体化建设调查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包括其它地方今后制定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

在参观完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城乡一体化建设展览馆后,蓝刘涛同学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向冶金工业园党政办陈飞主任,提出了在展览中心引入管理软件的思路和初步设想,得到了陈主任的高度肯定和评价,陈主任非常高兴地说下次他们开党委会的时候,一定把同学们的建议提请会议讨论,他还饱含深情对同学们说:“我们真诚欢迎南大的同学们毕业后来这里建功立业”。一席话让在场所有的同学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真的有了用武之地。

暑期社会实践提升了同学们社会责任感

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这些天里,同学们背负装满资料的书包挤公交,顶着烈日徒步走街串巷,吃着简单的饭菜,过着与校园完全不同的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在接受社会大熔炉的锻造。“刚开始我还真有点担心这些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孩子,能否忍受得住这样艰苦的生活,但这些天下来,我没有听到一句怨言,一句抱怨。”陪同学生调研的冶金工业园一位负责人说,“大家在与建筑工人、社区居民的交谈过程中体会很深,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询访等活动,切身体会到了劳动人民辛苦工作的劳累和不易,另一方面也在实际的交流、参观中,分享了农民集中居住,农民变成居民后,享受城乡一体化幸福生活的美好,为他们舒适的生活而高兴,这些都远比在课堂里听听讲座看看新闻有意义得多。”

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此前同学们所设想的一些问题和预设的调研结果,如“张家港城乡一体化导致部分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下降”等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队员张佳梁介绍说:“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彻底改变了我原来对城乡一体化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偏见,尤其是城乡养老并轨和城乡低保并轨,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养老保险,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蓝刘涛同学更是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感觉这些事儿跟我没什么关系,现在特强烈地觉得自己也是社会一分子,而且逐渐学会了多角度观察剖析现象,体验到知易行难。”

在社会调查中,他们发现,张家港以满足需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城乡一体、统筹推进为一体化的居住分布体系,创建出了一个适宜人居的特色城镇,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好事,但在调研中,他们也了解到,张家港的城乡一体化仍面临众多挑战,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还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容低估,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依然不可忽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坚持不懈努力。

“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给有关部门以启发和借鉴。”黄淑仪同学介绍说,接下来他们将把实地调研的材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终在专家指导下,撰写出一份科学严谨、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与相关职能部门分享,并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借鉴。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