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暑期,当很多大学生正忙于休闲或旅游的时候,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2010级学生王雪任却很忙碌。他加入了导师廖良生的大课题,并主持了其中一个小课题,做关于纳米催化基于纳米阵裂的研究。王雪任打算将来选择学院的学术研究型培养方案,以后一直读到博士。
苏大纳米科技学院是一所由苏大与苏州工业园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共建的紧贴区域纳米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学院。2011年10月,该院成为国家教改办首批设立的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全省仅此一所。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该院制定了应用型、学术研究型和联合培养型等不同培养方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培养方案和课程进行学习,像王雪任这样的学术研究型学生除了可以进入科研院所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享受一定额度的科研补贴外,学院还将为其提供本硕博连读、出国进修的机会。而选择应用型的学生,学院安排其进行带薪实习,并以国家级苏州大学科技园为平台,为立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对联合培养型的学生,苏大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AKRON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采用“2+2”“3+2”“4+2+2”“CO-OP”等联合培养模式。三种类型的学生将分别在企业、教授课题组和国外高校完成课题。
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并不简单。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文解释说,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试点学院肩负的三大使命,即探索在大众化条件下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特别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如何与地方政府、产业相结合,创新办学模式,走出中国自己的“斯坦福—硅谷”发展模式;探索中国高校如何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利用国际资源,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为了达成这些使命,苏大纳米科技学院尝试开展了大学的小班化教学、双语教学,建立导师制、助教制,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与生活导师。学生们在入学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加强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才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而发展类型的选择也在这时候定下来。在实际操作中,纳米科技学院打通了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体系,允许学生自由选课,考试合格者学分可累积。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目标的变化适当调整方案,对学分进行转换。修满本专业规定学分,可以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允许学生提前修满学分毕业;而对不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的学生,允许转出本专业,或同意其退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块试验田里,为了满足学生培养的要求,纳米科技学院所有教师都具有海外进修经历,并且都必须参与本科生教学和培养,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水平和指导水平,其薪酬只取决于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不与各种头衔和行政职位挂钩。“设立试点学院,是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的创新性举措,是一项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朱秀文说,苏大实际上是在高校内部设立了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力争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教师聘任与考评、学生招录与选拔、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