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记得两年前的一天,我拖着厚重的行李箱,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宿舍楼,迎面而来是你亲切的笑容,让我倍感温暖。”“阿姨,有一次我参加太极拳比赛,每天早上六点就喊你起床帮我开宿舍楼的大门,看到睡眼惺忪的你,我感到非常抱歉。”11月20日,当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84栋楼宿管阿姨居园读着学生们写给她的“感恩情书”时,不禁流下幸福的眼泪。
适逢感恩节来临,看着平日里忙忙碌碌的宿管站阿姨们,扬州大学的学生心里盘算起了一个“小计划”。“同学们,感恩节到了,我们发起了‘感恩情书’活动,想请你们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想对阿姨说的话。”19日中午,该校物理学院大三学生季洁敲开了她所在宿舍楼的每一扇门,重复着同样的话。她告诉记者,一开始她和同伴们还有些担心,因为以往同学们对直接敲门做调查问卷之类的事情都比较反感,但是后来才发现多虑了。许多同学一听到是给宿管阿姨写信,都非常积极。当天晚上,季洁和她的同伴共收到整栋宿舍楼350多封“感恩情书”。20日一大早,她们就带着水果和“情书”来到了楼管处。
“平时看王燕玲蛮调皮的,没想到她写的字倒是很清秀。”看着同学们的“情书”,居园不时打趣:“平时跟这帮孩子相处得挺融洽的,帮他们做的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想到她们会用这种方式来感恩。”记者打开厚厚的信件,很快就被里面记录着的“鸡毛蒜皮”所打动。“有一次,我不小心将手臂摔断,阿姨不仅送我去医院打石膏,还特意煲了鸡汤送给我喝。”“有几次我们因为违规用电导致宿舍断电,你不仅不责骂我们,还耐心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季洁告诉记者,除了悉心照顾学生外,宿管阿姨最让人感动的,是她们在工作之余还努力帮助别人。早在去年11月份,该校瘦西湖校区宿管中心楼管会就成立了“大学生志愿义工队”,而楼管处的阿姨们也是主要发起人。志愿义工队的服务包括帮社区老人、残疾人打扫卫生、和他们聊天以及表演节目等等,必要时,他们还会根据对方的需求,增加服务内容。比如园林社区的孙惠民,语言表达能力低于常人。宿管阿姨居园和潘晓玲就带着大学生志愿者们,共同帮其购买了一台播放器,方便他学习语言。过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再去看望孙惠民时,刚踏进屋内,孙惠民的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报喜”,细数着儿子近来的点滴进步。
“宿管阿姨对于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们;她们对于社会普通人的爱心,更教育着我们。”季洁说,“我们希望以‘感恩情书’的方式告诉别人,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本报通讯员 董鑫 杨绍琼 李哲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