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水流动得更有效率
江苏大学一创业团队致力研发水泵节能新技术
从2010年考取江苏大学流体中心研究生的那一刻,马正军就对水泵着了迷。在他眼里,水泵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到南水北调,小到居民住宅供水,有水流动的地方,就有水泵的存在。如何能让水泵的运行更加节能和智能?这是读研以来,一直盘旋在马正军脑海中的课题。不久前,以他为首的腾图创业团队推出了针对城市供水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获得了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立志创业减少水泵能耗
在读研的时间里,马正军最爱去的是学校的图书馆。在那里,他翻阅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对水泵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然而,了解多了,马正军反而愈加觉得揪心,因为水泵造成的浪费太大了。在工业领域,水泵应用于各个行业,它也因此成为了“能耗大户”,年耗电量占全国年耗电总量的20%以上,且仍呈现递增趋势。目前,我国的水泵设计已接近国外领先水平,但其在制造、工艺技术、系统运行效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仅2010年因水泵造成的电力浪费就高达1700亿千瓦时,相当于大亚湾核电站11年的发电量。”马正军说,正是因为意识到对水泵进行改造迫在眉睫,加之国家对此有政策扶持,他“嗅”到了创业的先机。
2011年,马正军带领着十余个志同道合的本校学生,组建了腾图创业团队,并申请注册了腾图节能科技研发中心。该团队将目标市场锁定为城市供水和工业循环水系统,为用泵企业提供水泵节能方案,并研发水泵节能的新技术。腾图的创业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排除万难做成第一笔“生意”
一开始,一切并不顺利。 腾图先对各个城市的自来水公司进行问卷调研,但公司的反响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热烈。“我们的水泵站运行得很好,根本不需要节能改造”“节能改造会不会导致城市供水中断?改造影响了供水系统的稳定怎么办?”……面对质疑,马正军和他的腾图团队依旧信心十足。在他手上,有一张“王牌”,那就是腾图的“国”字头平台。“我们依托于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流体机械及工程两项国家重点学科,这样的资源在水泵节能领域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手里有金刚钻,就不怕揽不到瓷器活。”马正军说。
为了能够吸引客户,腾图采用了从国外引进的EMC(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客户不需要付任何费用,节能改造的所有费用均由腾图承担,节能改造完成后,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收益。随后,腾图对徐州一家小型化工企业的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改造后整体节电率在33%以上,一年时间就为企业节省电费4万5千多元。马正军的第一笔“生意”圆满完成。
恪守坚持盼望“春天”到来
得益于江苏大学的“国”字头平台,腾图在水泵节能的研发领域“亮招频出”。目前,腾图核心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四项、软件著作权一项,同时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并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
虽然看似顺风顺水,但马正军的疑惑却越来越多。如今,腾图入驻江苏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一年多,平台高、技术好、客户零风险……腾图看似具备了创业者需要的所有优势,但愿意合作的企业还是寥寥无几,马正军感受到了真正的压力。问题究竟在哪儿?马正军说,主要还是国内节能改造的大环境不成熟。“我们跟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企业相关负责人都有过接触,对方的态度总是很‘暧昧’。大家都认为节能改造是好事,但总担心是否会影响到正常生产,同时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承担这个责任。”
马正军如今读研三,6月即将毕业。这些年的经历,让他对创业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对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有过创业经历,也获得过全国大奖,找份好工作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我还是希望继续将创业这条路走下去。”马正军说,“大学生创业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合适的时机。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法规会更完善,能效评价体系会更详细,对节能改造的奖励机制也会更健全。那时候,节能改造服务业的春天也许就来了。”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