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南通电大学子婺源艺术支教侧记
4月的江西婺源理坑,山远林葱水鸭白,岸上苍翠河上绿。这天早上,理坑小学校长余先宁带着学生们站在校门口,翘首盼望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前来写生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并不仅仅是普通的写生者,还是一群热心的支教者。
事情得从2009年说起。那年,南通电大在江西婺源理坑村建立了艺术采风基地,组织学生前往写生。在写生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村内有一所规模很小的理坑小学,仅设一、二两个年级,全校只有两名教师、30多名学生。在接触中他们发现,这里的不少孩子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然而缺乏合适的师资,孩子们的艺术教育无法得到保证。
“较之于捐款捐物,孩子们更需要专业的艺术老师。”大学生们几经协商,于2012年成立了南通电大婺源写生基地理坑小学“手拉手蓓蕾美术班”,希望利用写生的空余时间,教孩子们画画、剪纸,为山里娃开展艺术启蒙教育。每年,电大学生在婺源理坑写生10天,白天他们要完成两幅写生作品,晚上还要上评画课,学习任务繁重,但大学生们还是挤出时间去陪伴孩子,有时还带他们到写生基地观摩大学生现场画画。
理坑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南通电大的学生一边教孩子们画画,一边和孩子们沟通,给予他们情感的呵护。12装潢班的袁硕同学对一名叫余婧的女孩子印象特别深刻。一开始,女孩不愿说话,性格很内向。但几次接触后,袁硕发现余婧非常聪颖,酷爱画画,便手把手地教她。短短几分钟,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猫咪就出现在余婧笔下。看着自己的成果,小余婧开心地笑了。慢慢地,袁硕发现余婧变得爱说话了,整个人开朗了许多。“孩子们的改变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49岁的余光启是理坑小学的教师,负责语文和数学的教学。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大学生们的指导下创作出一幅幅画作,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绽放的笑脸,这位有着30年教龄的教师不禁感慨:“大学生不仅教会了山里的孩子画画,而且为他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