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南师大音乐才女随园开独唱会(图)

作者:蔡瑜盛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毕业季放飞“音乐梦”

南师大音乐才女随园开独唱会

“Je dis que rien ne m’epouvante(我说,我是什么也不怕)”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四的女生朱文婕,在南师大随园校区开了独唱会,演唱包括《卡门》在内12首美声歌曲。朱文婕于今年3月被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录取,7月将赴法攻读“高级演唱文凭”,即音乐硕士学位。

求学路艰辛 2小时车程只为45分钟声乐课

朱文婕生于江阴。“一听见音乐就瞎蹦跶。”朱文婕的母亲在回忆女儿童年时说。小学二年级,朱文婕加入校合唱团。“我觉得自己声音挺好的,但爸妈并没有发现。”朱文婕告诉记者,当时班上孩子的父母“很多从事教育这行,老师挺重视他们的”。

一年后,在天福杯少儿卡拉OK大赛中,朱文婕“自告奋勇”,“到台上唱了一首《小草》”,意外斩获金奖,“老师开始关注我。”

大赛评委之一,于当地文化局工作的黄磊,向朱文婕引荐时任无锡少年宫主任的严惠英,“每周六跟我妈从江阴赶到无锡练唱。”

“我在发育之前就学了假声。”朱文婕告诉记者,这有悖于少儿变声的规律,“学了假声之后,我的负担很重”,在和高年级学生排练歌舞节目时“很紧张”,“唱歌一直在咽口水”。

“那就在家练呗。”朱文婕表示,当时每天对着镜子练假声,“家里来了亲戚,还在厕所练唱”。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文婕在小学毕业时,取得了“成人歌唱8级优秀”证书,“同年取得 ‘8级优秀’的全市也就两个”。

高二时,经严惠英推荐,朱文婕师从师家住南京的男中音歌唱家颜泯涛。“从江阴赶到南京得2小时车程。”朱文婕从2008年6月至次年1月,每月都去南京,每次“只上45分钟课”。“颜老师很忙。”朱文婕表示,她每隔一段时间和老师电话约时间,“他若在朋友家,我就赶去那朋友家的琴房练唱”。

留法深造与男友意见不合 才女坚持“追梦”

朱文婕痴迷歌剧,特别是法国歌曲,“可能是从小练假声的缘故”。以文化生身份考入南师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朱文婕,于大一下学期决心转到音乐学院。

“我学唱歌,对乐理并不专。”朱文婕告诉记者,转入音乐学院之前,自己在视唱练耳方面“挺薄弱”。“我找颜老师出主意。”颜泯涛建议她旁听南师大朱建平老师的视唱练耳课。转专业考试的前一学期,朱文婕一堂课不落,从仙林坐车去随园上课。

大二时,朱文婕开始思考将来毕业干什么。朱文婕向声乐老师询问留学生的相关情况, “她看出了我的‘企图’,说我去法国留学也不错”。老师建议朱文婕学习法国歌剧,“只有去法国学,才是最正宗的”。当时朱文婕对法语一窍不通,“觉得那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为把朦变成现实,朱文婕在家准备申请巴黎高师的同时,拼命练语法,“有时看语法书到凌晨1、2点。”

“我男朋友一开始不太想我出国。” 朱文婕坦言,男友希望她“早点回来”。可自己还想在声乐上有所发展,法国歌剧是朱文婕“追的那个梦”,“希望能在巴黎多些锻炼”。与男友沟通想法后,“他把遗憾埋在了心底,更多的是祝福”。

毕业季开独唱会 和“励志型”舍友放飞“音乐梦”

朱文婕有个在上海经营摄影棚的朋友,“他挺喜欢唱歌的,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开音乐会。”朱文婕回忆,大三时声乐老师就希望她开个独唱会,“为申请巴黎高师增色”。

四月中旬,朱文婕开始忙独唱会的事,包括曲目的选定、排练,以及海报、节目单、邀请函的印制。“那几天,我把广告公司工作的表姐夫折腾得不行。”表姐夫认为,在节目单封面印头像是一个吸引点,朱文婕则坚持“做得朴素一点,不要搞得像广告纸”。朱文婕告诉记者,节目单是“搞设计”的表姐夫赶出来的,“他忙了整整两天”。

独唱会共分三部分,国外艺术歌曲、中文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她坦言,国外艺术歌曲虽然歌不难唱,但歌词都是很隐晦的诗句,“要仔细揣摩它的思想感情才能唱好”。朱文婕在学唱艺术歌曲时,注重的更多是吐字、音准和气息,轻视了情感表达,“排练艺术歌曲时挺虐心的”。

谈及最想感谢的人,“是夏娜。”夏娜是朱文婕的舍友,同为南师大音乐学院大四的学生。独唱会筹备期,夏娜总唠叨朱文婕要“早点睡,要淡定”。“夏娜说她很羡慕我。但其实我也从夏娜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们都坚定了对方心中的音乐梦。”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