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郭汉伟)“又是一年支教结束了,挥手作别贵州新塘小学的同学们,不舍之情让我的眼泪也不经意地流了下来。我们能给他们带去的帮助是有限的,但是我想我们和孩子们建立的友情是无限的!”7月23日,刚刚结束支教任务的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樊艺同学,手里拿着手中几十张新塘小学孩子们的笑脸照不禁有些黯然。
据介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贵州反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连续四年前往贵州支教,队伍里的“老人”——贵州籍同学吴德坤已由最初的支教成员成为今年的支教队队长,现在又将队长的重任交给学弟学妹们,他告诉记者:“连续四年前往贵州支教,在这里记下很多熟悉的孩子的笑脸,也每年都遇到新来的孩子,这份‘反哺’之情从未改变过。如今要毕业了,今年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再以学生的身份来这里支教了,这么多熟悉的孩子的笑脸以后在看见恐怕也就难了,我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来纪念我和新塘小学同学们的四年之情!”
考虑到这么多的孩子,如果都印出照片一人一份,可能会花很多的钱来刊印,而且收藏也不方便,所以我们便想到了,将所有的照片做成一张图,既能保证每个孩子和我们的队员都能有一张,而且也便于珍藏。
“笑脸墙”的制作者陈士杰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进入到我们的笑脸墙,我们从近百张照片中挑选了这些合适的。然后又对照片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处理,最后用一个爱心将所有的照片串联起来!”为了将每位孩子最美丽的笑脸留在“墙”上,陈士杰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处理,虽然一夜没睡,但是看着孩子们拿着最后的作品开心的笑容,他打心底里觉得欣慰!
支教团的全体成员看到最后的成品都感到十分满意,并一致决定自己掏钱给每一个孩子都印制一张作为留恋。“我们还要印制两张大张的海报,一张留给贵州新塘小学作为纪念,一张给以后我们为新塘小学募款和征集支教老师时宣传用,我想一定能有很好的效果!”樊艺充满希望地对记者说。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