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扬大学子中秋节为驻校农民工送温馨

作者:吴苏晨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通讯员 吴苏晨)中秋佳节,本该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但是,驻扎在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的农民工们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当中有人甚至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当天晚上,扬州大学法学院的学子们走进他们的简易宿舍,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家的温馨。

据悉,这个中秋,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的建筑工地上有近100个工人没有回家。或因为来回路费过于昂贵,或因为工作需要,他们不得不与家人相隔异地。他们大多数都来自外地,但为了尽早将扬子津校区的文体馆建成,他们还在日夜赶工。感受到那份同样思家的心,扬州大学法学院的同学决心让农民工们的中秋节不再孤单,为他们送去了月饼、水果和节日的祝福。

晚上7点,扬州大学法学院的同学们叩响了集体宿舍的大门,前来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瓦工大叔,身上还穿着工作服。当得知同学们的来意后,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惊讶和激动,一连好几声“谢谢”,让前来的同学们都不好意思起来。本来想分发礼物,但得知负责人和大部分工人还在工地上,只能拜托这位名叫李中华的大叔将东西转交工友。“我没想到能收到这些礼物,我代表所有工友谢谢你们,太感谢了!”李中华激动地说。

同学们了解到,工地的工人工作时间是早上6点半到晚上6点,早饭和午饭都是自己做的,十分辛苦。李中华在工地做瓦工,已经一年半没有回家了,对家人自然十分思念。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个中秋节,他甚至没和家人打过一个电话。得知这一情况,何琴芬同学立刻掏出自己的手机,拨响了他妻子的电话,但可惜的是,没能拨通。“唉,她也在外地打工呢,大家都忙,只希望家人都平安就好了。”李中华的眼角早已闪烁着泪光。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祝福和思念。有时,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临走时,同学们看到了李中华灿烂的笑容,深刻体会到了此行的意义。他匆匆与同学们道别,急着将这份惊喜与工友们分享,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月光更加温和如水。

扬大法学院团委的黄锋老师表示,十分支持同学们的此次行动,这是爱的传递,对于身在异乡的农民工们,以后将给予更多的关心。“李大叔的朴实与真诚深深地触动了我,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回来的!”参与此行的蒋嘉倩说道。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