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榜样不断涌现 广大教师赶有目标
江苏大学师德建设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本报讯 江苏大学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评比结果前不久揭晓,来自该校15个院系党委的17件优秀作品获奖。“这些作品主题突出,贴近实际,对特定议题有深度分析,也有方法总结,我们将把获奖作品汇编成集,为深入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宝贵经验。”江苏大学副校长缪子梅说。
创新案例评比的开展,是江苏大学为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近年来,该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建立制度规范、组织学习研讨等多种途径,让师德师风建设走上了品牌化、科学化和内涵化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特别注重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一是开展德育教学实践提升活动,要求各教师对照职业道德新要求,通过师德自查,找准问题、查摆整改,做好师德承诺、践诺、评诺工作;二是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规范等列为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的重要内容,以系统的教育与培训来把握师德师风建设方向。”缪子梅介绍说。
邵仲义老人是江苏大学的一名退休职工,他生前曾资助200余名贫困学生,并一次性捐资50万元设立 “爱生助学金”。去世后,他的遗体捐献给了红十字会,近60万元的存款捐赠给了学校。像邵仲义这样的师德模范,在江苏大学远不止一个。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陈钧、江苏高校“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戴立玲、江苏省 “师德先进个人”杨娟、“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董晓言等师德榜样的不断涌现,在全校教师间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给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新气象。“坚持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是我们增强师德学习效果、激发教师正能量的有力举措。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们更好地找到自身差距,知先进、学先进、争先进。”江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金丽馥告诉记者,学校下一步还要将张丽莉、王强等作为模范典型,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事迹座谈与学习交流会,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江苏大学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该工作列入党政工作之中,定期研究,多层次征集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制度,以此规范师德行为,建立 “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同时,该校还通过师德师风学习研讨活动来提升师德师风内涵化建设。从学习制度规范着手,准确把握倡导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加强理论学习体系建设,搭建研讨交流平台,统一共识,提高认识。
养师德强师能 树师风铸师魂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 范明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江苏大学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始终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理念,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来开展,涌现出了一批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师德典型。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抓好师德建设,关键要紧扣内涵,将“养师德、强师能、树师风、铸师魂”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点。
养师德,就是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者,只有把“爱”字写好了,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潜能,最大可能地去奉献和付出。强师能,就是要求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引导教师树立职业荣誉感,踏踏实实从教,从从容容为师,不断吸取新知识、提升新技艺,用智慧引领学生成长和进步。树师风,就是要求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在广大教师中营造积极进取、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鼓励教师探索科学真谛,提升能力素质,培养个性品格。铸师魂,就是要求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让教师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和决心,从桃李满天下的收获中得到喜悦,品味价值。
新的时代,给高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我们要不断赋予师德师风师能师魂新内涵,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适应时代要求,担当育人重任,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