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贺静澜)3月29日是2014年的“地球一小时”。每年这天的晚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自觉地熄灯一小时,以响应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倡议。晚上八点半,扬州大学各教学楼、宿舍楼开始陆续熄灯。漫步黑暗的校园,位于东八区的一栋“不熄灯”宿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住在这栋楼里的是农学院的学生,他们说,不熄灯是因为他们已经预付了这一小时的光明。
“预付光明”计划始于3月23日。从这天到29日的6天中,每个宿舍只要做到一个晚上提前熄灯半小时,就可以兑换“地球一小时”中的10分钟光明权利。如果坚持6天均提前熄灯半小时,那么便可以在29日的熄灯一小时中获得开灯资格。此计划一经提出,就受到学生们的大力支持。在这6天中,按规定本该11:30熄灯的宿舍楼一到11点便漆黑一片了。到29日为止,这栋宿舍楼中几乎全部的宿舍都获得了开灯资格。201宿舍的舍长龚璇表示,开灯度过地球一小时是个很新颖的想法,大家都觉得很有趣,愿意试一试。“况且执行起来也不难,每天早睡半小时而已。举手之劳,节电之余还克服了‘晚睡综合症’。”她笑着说。
“预付光明”计划的发起人是农学院新闻中心主任徐心杰。据他介绍,发起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倡导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节约。他说:“每天早熄灯半小时是很简单的小事,这半小时省下的电能可能很少。不过一旦养成习惯,一学期省下的‘半小时’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与此相比,找固定的一天来进行一小时熄灯不免略显形式主义。同时他也承认,能源并不应该仅限于电能,在以后的活动中,用于兑换一小时开灯资格的节约项目将会扩展到节约的水、少用的一次性筷子等。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