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沈艳红)“我们的目标是在我国中西部14个贫困省376个贫困县建立376间手工教室。”
从一支传统的公益团队到一支初具规模的集公益和创业为一体的非盈利组织,2012年10月,这支来自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学院的公益团队走进安徽省金寨县迎客松希望小学的那一刻开始,持续关注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想法便开始萌生。
“我们在安徽迎客松希望小学援助留守儿童时,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而小小的橡皮章里,汽车、楼房、爸爸妈妈,折射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承载了孩子们大大的梦想。”公益团队的“元老”何孟雨同学在谈及初次来到迎客松希望小学时说道。
何孟雨继续说道:“于是我们想,不妨从我们现有的公益团队出发组织成一支公益创业团队来援助留守儿童,专门用来通过双线制作(留守儿童与我团队共同制作)、统一包装和多方向销售橡皮章。这样,用来援助留守儿童的资金有了,橡皮章也同时被赋予了公益价值和商业价值。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已经有了好听的名字‘创艺家’。”
据记者了解,“创艺家”会用所得收益为留守儿童搭建圆梦舞台——“创艺家”手工教室。手工教室丰富了他们单一的课余生活、提高了艺术修养,更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情感宣泄渠道。
经过实践,爱心义卖让橡皮章在扬州小范围内“火”了起来。目前,公益售点已定址10处,手机APP、产品包装等正在开发完善中,“创艺家”公益创业团队所得利润共计1499元。第一个手工教室已经定址,并完成前期策划,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向“创艺家”汇聚。
“通过大量的市场分析,我们已经有了十分详尽的创业计划。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是,相信事在人为,我们一定会给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送去漂亮的手工教室,我们一定会帮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打开内心的枷锁。”作为“创艺家”成员之一的潘伊人说道。
如今,曾经只有三四人的民间小团队已然成为一个来自扬大六个学院的11人组合。“在团队职能安排方面,我们采用直线职能制,简化部门结构以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在团队传承方面,由于考虑到我团队成员都是在读本科生、研究生,采用培养制,即每隔2-3年在团队内部选取部分能力强,组织力强的新成员,在选出的新成员中组成部长和总经理管理群。同时上届骨干仍担任综合办公室主任对新选拔的管理人员进行不间断考核。采用这样的方法能有效解决我团队发生管理人员的断层问题。因此,即使等到‘创艺家’成员一批一批的毕业,‘创艺家’也会一直在。”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