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栾辉)“怎么把牙膏管里最后的牙膏挤干净?”“乘公交时,如何让司机知道每位乘客的目的地?”“同学们打水回宿舍,怎么才能不让热水壶滴一路水?”……推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里维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十几个“员工”正围坐在“老板”周围,集中讨论两周来发现的生活难题。“老板”游维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公司的例会,很多科技发明的“金点子”就是从“员工”们的思想碰撞开始的。
公司“招聘”员工,只看有没有想法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游老师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他就开始摸索创新教育,除了自己参与科技发明之外,他还在学生中寻找发明苗子,鼓励他们参加发明创造。去年,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园,游老师组建了这家维创科技公司,公司的一小间办公室成了游老师团队和学生们碰撞创意,创作发明的“梦工场”。
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进“创维科技”,谈到自己的“招聘”心得,“老板”游维老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里的很多‘员工’来自我教的班级,他们大多不是班里最拔尖的学生,而是学得轻松,爱观察,爱动手,有想法的学生。”游老师还说,虽然公司采取宽松的管理制度,实行“来去自由”,但一直有近20个学生始终愿意为这家公司“效力”。“员工”高忠诚度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发明。
寻找生活的不便,小创意做出巧发明
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倒热水时滴水、漏水,往往会弄湿放置热水瓶的桌面或地面。学生王正通和马昌露都发现了这个生活中的不便,便把这个“难题”带到了公司例会上。
“水壶的外壳与内胆之间可以作为一个暂时的存水处。”“在底部设计一个装置,让水流在该流的地方。”“不行不行,水流进外壳与内胆之间,倒水的时候直接倒进了茶杯,太不卫生了。”公司例会就水壶问题开展了专题研讨,虽然有些想法还很稚嫩,但游老师却大大鼓励了大家的想法。受这些想法的启发,小王和小马分别设计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得到“老板”的肯定后,两个小伙子还做出了发明实物。
将滴水通过导流槽引入外壳与内胆间的夹缝,在水壶的侧面安装一个可视水位计,当水位达到警戒线时,启动水壶底部的活塞,放出存水。整合两人的设计后,最终这一设计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的专利证书。
防掉落插座、可变力矩起子、自锁式防臭地漏……这些小发明最初这可能仅仅是一个“不方便”,但经过集体的思维碰撞和老师的专业指导,这些不便最终成为了改变生活、方便生活的巧发明。
员工培训有创意,“我爱发明”成教材
有着40年教龄的游维老师一直有一个理念: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容器,要学会创新,而创新教育就是学生应用知识的突破口。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他的维创科技公司,游老师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培训方式。“创意是要建立在多看多思的基础上的。央视有个节目叫‘我爱发明’,那里面讲了很多发明人的故事,很多发明人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发明过程无疑就是最好的教材。而同学们一旦见识得多了,思路就打开了,遇到问题,就自然而然奔着解决办法去了。”游老师说。
记者了解到,公司在游老师的引领下,不断有教师加入指导教师团队,“维创科技”目前已经拥有2个发明专利,1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游维老师主持的课题“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教育师资培养和训练”已经入选2010年重点规划课题。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