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梁梦瑶 朱双彤)日前,南京大学“暖巢行动”公益团队前往南京市栖霞区五福家园和尧胜村社区举办了“关注成长、暖巢行动”的社区志愿活动。在专家讲座和亲子互动活动中,父母和孩子体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专家现场解读 家庭亲子关系
“暖巢行动”公益团队邀请到了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南京林业大学心理老师——姜婷娜老师担任讲座的主讲老师。在讲座中,姜老师分析了家庭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并给父母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让到场的父母受益匪浅。
到场的有一对父子,在和姜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分享了他们一次吵架的经历——一条数据线引发的“惨剧”。一天下午,小胖儿子在用数据线给自己的手机充电。这时,父亲走过来问儿子看没看见数据线,他也要充电。小胖儿子随意说道:“我在充呢。”父亲有点不高兴,说“你哪里再充,快点找出来给我!”儿子也不高兴了,就是不给。两人因此大吵一架。
针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引发的亲子大战,姜老师给这对火爆脾气的父子提出了建议。情绪不是不可以发泄出来,但是应该合适地发泄。姜老师提了一个建议,让父亲看到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递给孩子一个枕头,孩子看到父亲情绪不好的时候递给父亲一个枕头,用摔打枕头来代替对对方发脾气。最后,姜老师说道,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值得倾听的平等的对象来沟通和交流,不要把自己总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给你的孩子一次拥抱
家庭亲子关系有多种类型,有关系恶劣、矛盾极其尖锐的家庭,也有暖意融融关系和谐的家庭,但是更多的还是不温不火的家庭亲子关系。在活动中,就有一对这样的父子。父亲寡言少语,面对专家的提问只用“是”“好像吧”的只言片语作答。孩子和父亲一起也显得略为拘谨,同样不怎么说话。孩子在面对专家提问时,只是说自己不喜欢父亲喝酒,因为父亲喝酒后就显得特别唠叨。
当活动进行到“和你的孩子拥抱”时,主持人话音刚落,那位父亲就站起身来抱住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一瞬间有错愕的表情,但随即放松下来也抱住了父亲。时间只有短短不到一分钟,但是时间又好像过了很久。
如何将“不温不火”的亲子关系变得暖意融融,或许只是需要一个别样的契机,一个简单的拥抱,不是通过肤浅的言语、絮絮的唠叨而是直接的肢体接触告诉孩子——“我爱你”。
“暖巢行动”还在继续
进社区举办活动的南大“暖巢行动”公益项目组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南京大学的学生,走过了青春期或多或少的叛逆期,离开家门走入大学。“真正踏出家门之后,才发现最温暖的地方就在身后。”一位成员这样说道。他们希望突破年龄的界限、增进家庭亲子沟通和交流,因为“不只是孩子的成长,也是家庭的成长。”
暖巢活动的发起人尹力也是因为在自己的青春期中没有跟自己的父母有很好的沟通这一遗憾,才关注亲子沟通问题,并发起了“暖巢行动”这一公益组织。
南京大学“暖巢行动”公益项目组是一支关注青少年成长、致力于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公益团队,根据他们在南京几个社区和学校针对青少年和家庭关系的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缺乏贴心的沟通和理解。一方面,家长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另外一方面,南京市向来注重教学质量,家长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压力也很大。亲子关系值得关注和改善。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