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邵凯翔)暑期留校做什么?青奥会志愿者,第二专业,还是社会实践?南京大学的学生有了新的选择:参加“职工学生互助课程”。目前,来自历史系和医学院等院系的大学生已经为近100名校园职工讲授历史,医药和养生知识。
校园职工则各施所长,为近60名学生讲授针线,插花,厨艺等生活技能。今年暑假,南大后勤职工与学生透过课堂,完成互助教学,校园内兴起“公民教育”新风尚。
“互助教学”公益灵感
校园职工与大学生“互助教学”,共享知识技能的公益创意,来自“Staff&Student”公益团队。该团队由6名南大12级学生组成。今年5月,相同的公益理念,促使这六名专业各异的学生相聚。
诸勤是该团队负责人,目前就读于南大新闻系。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一次新闻采访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校园职工受教育水平相当有限,不少只有初中毕业。
“职工每天接触大学生,这不正是最便捷的获知渠道?”说起当初的公益灵感,诸勤依然激动,“后来我们发现,职工拥有丰富的职业与生活经验,由他们教授学生一门手艺,这就在职工与学术之间形成了共享知识技能的互助关系。”
大学生当起“小老师”
“读历史,还应当多学习历史人物的为人处事。”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的舒之仪正在讲课。她的“学生”是来自南京大学膳食,物业,校园中心,工贸等部门的近50名职工。
在课堂上,舒之仪为职工讲授了孔子的儒学知识。职工纷纷表示学有所得。校园厨师说,“同学讲的历史故事很有趣,也让我知道了要怎么和别人相处。”课程结束后,团队为每一位职工颁发了“结课证书”,令职工真正体验了一次大学生活。
据了解,团队还组织了医药,养生等讲堂,全程记录讲课视频,并将在八月底拿至校外工地播放。“我们想从南大校内起步,将受益对象从校内职工扩展至校外。让大学生与更多的职工分享教育资源。”诸勤这样告诉记者。
职工传授独家手艺
“做菜看起来容易,真正操作起来可不简单。”六食堂高师傅笑着告诉一旁的大学生“徒弟”。此时,大学生们正在切配间准备食材,马上就将进入厨房,跟着厨师学做套餐。
已是研究生的徐楠此次特地从鼓楼赶赴仙林参加厨艺课程。她告诉记者,“研究生更加需要独立生活,学会自己做饭很有帮助。”一周前,徐楠从南大小百合上看到这个活动,当下就报名参加。负责人诸勤认为,“对于大学生,无论是以后读研,出国,或是工作,学会做饭都将成为一门必修课。”
此外,团队还召集学校花卉中心与楼栋宿管职工,办起了插花与针线课程。学生称课程“实用,有生活味儿”。
拿教学成果办起爱心晚宴
8月10日,大概是南京大学六食堂最为热闹的一天。众多学生通过前期报名,手持爱心晚宴入场券,前来赴宴。他们将享受到的免费套餐正是厨艺课程的教学成果。荤素结合,搭配水果拼盘,十足诱惑。
爱心晚宴现场,负责人诸勤相继展示了手工课以及插花课的教学成果:彩虹色的耳机包,粉色小猪挂件等,个个富有创意。
团队特别邀请校摇滚乐队激情演唱,并组织有意买下拍卖品的学生,在乐声中举牌示意。“请摇滚乐队来,一来是助兴,二来是想告诉大家,如何在喧嚣中守护爱心的种子。”负责人诸勤这样解释。
据了解,团队将把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慈善捐款,并已在当晚把拍卖剩余的鲜花悉数送给学校职工,真正用爱温暖了学生与职工的心。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