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苏大文正有个交警校友不简单(图)

作者:李鹏宇 发布时间:2015-09-1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邢超 李鹏宇)今年暑假的一天凌晨,苏州虎丘街道茶花社区一群居楼突发大火,现场形势非常危急。火灾令人心痛,但救火人员的救人举动,却让人感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2006届新闻专业毕业生、姑苏交巡警大队四中队民警展晓波即为其中一员。苏州电视台、城市商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展晓波在校期间担任班长一职,同时也是学生新闻中心的重要成员。他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专业能力突出,深受老师和同学好评,是所在班级最早发展的学生党员之一。

冲进火场救人 这个交警不简单

7月16日凌晨4点,苏州市区大普济桥下塘69号楼发生火灾,刚刚准备结束巡逻轮值的展晓波闻讯第一时间赶赴了火灾现场。他毫不犹豫地冲入火场救出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接着在居民和消防战士的协助下,又救出了那个孩子的母亲。展晓波冲上楼时,楼道里一片迷雾,只能听到孩子的哭声,他只能摸索着找到了这个孩子,迅速把他搂进了怀里,把孩子的鼻部、口腔里烟熏的地方擦拭干净,然后抱起孩子冲出了火场。“当时孩子伤势很重,我不停跟他说话,小孩子一直喊疼,我说你不要睡着啊,坚持一下。”冲出火场后,展晓波在现场找到一副担架,把烧伤严重的小男孩交给协警送往医院。展晓波并非消防官兵,火灾发生那天展晓波正在值夜班,听到了这个消息,他自发参与救援。从事交警工作,怎么会懂消防救援?展晓波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曾到消防中心工作。虽然只有几个月,消防知识却学了不少。

由于火势严重,大火还是夺去了一个小女孩的生命,没能救出那个女孩,展晓波感到自责与遗憾。火灾过后,展晓波积极地为那场受灾的家庭捐款。“我也为人父,见到那个家庭的破裂,很是心痛和遗憾,一点心意,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展晓波说。

做个男子汉 自强自立

和在火灾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一样,展晓波的家庭也并不完整。展晓波从小便失去了父亲,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我很崇拜我的叔叔。”展晓波说。在苏州学习的那些年,他一直把叔叔的自强、肯吃苦的品质当做他学习的榜样。“当时叔叔在部队,他经常和我讲战士们的光荣事迹,这让我明白男子汉自强自立的重要性。”他这样说道。

做个男子汉,自强自立,这是一直以来展晓波对自己的要求。大学期间,展晓波在学院新闻中心工作,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新闻专业实践方面的经验,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做视频做网站,还要学着采访、写稿。虽然后来没有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工作,那段奋斗的时光他却历历在目,成为大学最美好的记忆。展晓波自强自立的性格为他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新闻中心指导老师邢超告诉记者,他十分欣赏展晓波的积极乐观,“展晓波因为父亲去世,而成为家里唯一的男人,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面对。他在新闻中心期间,还以自己的宽厚正直、为人和善成为大家公认的‘大哥’。”

走上工作岗位后,居住在苏州的展晓波也不忘经常与同学朋友回母校看看,在繁忙工作的闲暇时光里找回大学记忆。

交警工作苦中亦有甜

虎丘街道那场火线救援过去还不算很久,回首往事,展晓波觉得这件事并没有对他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这些没有什么,当时在现场那么紧急的情况下,我不会考虑那么多,这是一个警察本身的职责。”展晓波这样说道。在展晓波入警队的第一天,他便和其他同事一样立下了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誓言。不过展晓波也很注意保护自己,因为展晓波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在行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的时候,我尽量避免受伤,自己的安全便是给整个家庭最好的保障。”

警察工作十分辛苦,除了日常加班加点完成任务之外,展晓波经常超负荷工作,回到家中经常会累垮,也很难有机会照顾好家庭。在与记者通话时,不时也会听到从电话那头传来的群众报警声。南京青奥会期间,交通安全也更加需要保障,整治疏导交通的任务更加繁重。而且,从事交警这一人民职业,很容易得不到群众的理解,这一点最让展晓波感到难受。“不过令我高兴的是,很多驾驶员与群众愿意跟我和气地沟通,一些事故处理起来也显得轻松了起来。”展晓波说。并且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也让他很喜悦。一次处理一则交通违规案件中,虽然驾驶员刚开始显得较强硬,但在展晓波和驾驶员的沟通下,司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愿意承担处罚。“少一份抱怨与蛮横,多一份理解与支持,便是我们交警最愿意看到的。”展晓波说。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