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掌海啸 高雅榕)韦家琳是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霸,年年拿奖学金,她一直保持锻炼的习惯。每周三下午二点,她都会准时出发去操场,但并不是去排队打卡,而是参加学院的课外体育俱乐部。据了解,人文学院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美操等多种项目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帮助学生体验锻炼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参加俱乐部锻炼的同学由学院统一考勤,考勤结果上交体育部取代晨跑打卡。
参加俱乐部之前,韦家琳和很多同学一样每天清晨都会早起打卡。有些同学早起的目的不是锻炼,而是打卡。因为打卡次数非常影响综合测评结果。一段时间以来,学院里出现了“打卡族”,甚至“代打卡”的现象。
“现在丰富的俱乐部活动取代了枯燥的晨跑,再也没有代打卡的情况了。相反我们要及早去体育馆‘抢占’场地。”韦家琳说。比起单一的晨跑,有趣的活动自然更能吸引同学们。
在俱乐部,舞蹈类运动深受同学们喜爱。每次集体舞活动都能吸引大批“粉丝”。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舞蹈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享受跳舞快乐的同时也锻炼身体。现在我们俱乐部招新需要选拔,否则没有足够的场地锻炼。”集体舞负责人说。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作为思维活跃、独立性强的大学生群体,对运动最好的诠释,就是参与其中。人文学院副院长顾国梅表示,“想让学生参与运动,营造体育氛围,就要了解同学需要什么。只有将同学们的兴趣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改变同学们的生活方式。”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