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孙婷)10月31日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世界城市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全球所有国家领导人集结起来,提出更具张力的城市建设方案,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的同学们为庆祝首个世界城市日,自发组织了一次“可持续绿色扬大”的系列活动,响应联合国的呼吁,共同庆祝首个“世界城市日”的成立,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勤俭节约,“光盘”在行动
10块3毛钱能干什么?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的同学们发起了一项名为“10.3元过一天”的活动,要求在有限经费下合理安排一天开销,尽量过得充实。这项活动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兴趣,大家纷纷写下了自己的计划。“早饭两块钱解决,中午六块钱,晚饭还要两块钱,剩下三毛钱还能上个网。”一位同学提供了这样一份策划,觉得这样又能吃好,还有娱乐,很丰富。
除了口头上说的勤俭之外,参与活动的同学如果中午把饭吃光,并出示“光盘”的照片,就可以到活动站点领取发起组织者用废旧材料自制的环保小礼物一份。食堂里每天都有大量的食物被浪费,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在他们随意地挥霍时世界上还有数以亿计的人每天生活在温饱线下。“民以食为天。我觉得只有从吃饭这种小事做起,一个城市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细微之处也更能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环保意识。”大一的胡文峰同学这样说道。
这次“光盘”行动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旧物再送,只为物尽其用
军训已经结束,剩下的军训服让大一的同学苦恼不已。就像很多同学的旧衣服一样,扔掉又舍不得,不扔又不能穿,还白占地方。为了做到物尽其用,同学们兵分两路,分别在文汇路校区和扬子津校区设立站点,收集旧衣服,赠送给需要的同学。这项活动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环工1401班的同学还主动集结全班的力量,走进居民社区,加入到旧物收集的行列中。这次活动不仅体现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更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套衣服也许不值什么钱,但物尽其用本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代表了环境学院所有同学对勤俭节约的支持。双手间传递是社会正能量,留下的是满满的同学爱。
废物加创意,绿色更持续
路边被丢弃的塑料瓶或纸盒是否引起过你的注意?而现在,它们成了今天的主角:也许是风铃,也许是储物罐,环境学院的同学们发挥他们的创意,将这些“垃圾”制作成精美的小物件。
为了更好地建设扬大,增强可持续发展力,环境学院学生会特意举办了环保创意大赛。环保宣传画,微观生态瓶,实用小工具等各种东西在台上陆续展出,精美的制作让人很难想象出这是用废物做出来的。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废物不“废”,只是缺乏一点创意就能变废为宝,再次投入使用。试想,如果整个扬大的那么多“废物”都能通过智慧再次变成可用的东西,那该节省下多少资源呢?整个城市就更不用说了,那必是相当可观的。
不知是不是巧合,每年的10月31日也是国际勤俭日,而联合国选择将这一天定为世界城市日,其寓意不言自明。世界都在呼吁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扬大环境学院的同学们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努力将扬大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