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胡正成)“几招教你清肺毒,防咽喉痛”,10月19日,扬大环院学生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病人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抗霾微课堂。
据悉,在医院病房开设抗霾课堂的想法来源于王莉的一次志愿活动,“我看到呼吸科病房里患者痛苦地躺在床上,心里十分难受。病人体质较弱,更容易受到雾霾侵害,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王莉通过查资料了解到,进入深秋,扬州上空会出现逆温层、空气静稳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此外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扬州特殊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会催生危害更严重的污染物,使雾霾“升级”。
为了让微课堂生动活跃,学生们制作了雾霾侵害人体过程的动画,准备了抗霾食谱和健康操。“长见识了”,一位呼吸科病人的家属上完课后感叹道,“以前一直认为北京的雾霾才严重,现在才知道扬州的雾霾危害很大。”课堂上,针对病人及家属“清晨开窗通风”、“喝茶水清肺”等错误的认知,学生们一一解读纠正。如今,学生已经和医院方建立了两周开设一次抗霾微课堂的合作机制。“我们已经开了四次课,根据医院护士的反馈信息来看,抗霾微课堂确实提高了病人的防霾意识。”学生王佩鑫说道。
虽然白色讲解团中不乏真诚、热心的志愿者,但在医院呼吸科现场做预防雾霾宣讲时却多次遇冷。记者了解到,呼吸科的一些病人难以下床行走,大多患者精神不济难以听完全部宣讲内容,而口音隔阂更是让宣讲活动大打折扣。“我们发现到患者家属对我们的宣讲很感兴趣,而病患通常相信家属的建议。因此我们计划下一步为家属宣讲防御雾霾的生活知识。”该活动负责人王佩鑫说道。
此外,白色讲解团的志愿者们正积极模仿扬州方言,未来还将计划用录音的形式制作一个雾霾宣传微频道。这将弥补讲解团用普通话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陌生感,同时在新一批病人入住后,这个带着乡土口音的雾霾预防微频道也能使他们从中受益。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