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徐州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结硕果

作者:王艳芳 发布时间:2016-07-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大学生创业团队90余个 注册公司60余家

徐州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结硕果

  本报讯(记者 王艳芳) 7月初,记者来到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商贸物流园,看到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据介绍,物流园营业面积近1500平方米,园内有菜鸟驿站、电商孵化区等5个功能区间,都已小成规模。其中菜鸟驿站的主要业务为快件接收与发送,年收发量达45万多件,而电商孵化区中正常运营和发展入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达21家,为该校大学生提供了83个勤工助学岗位和16个全职就业岗位,年营业额突破100万元。

  “我卖过二手自行车,回收过新生军训服,摆过地摊,很多工作都尝试过,在这过程中,学校给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从物流园吧台端来两杯热咖啡,徐州工程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物流园“90后”老板戚鹤亭开始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刚开始创业时连办公室都没有,我和团队成员经常跑到学校的亭子里商量事情。后来有老师知道了,就联系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没想到学院竟给我们专门安排了一间办公室。”此后,戚鹤亭和团队还获得了学院提供的创业资金,得到了学院创业导师的免费指导,创业顺利步入正轨。戚鹤亭也因出色的创业经历获“2015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戚鹤亭所说的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由徐州市政府组建,依托徐州工程学院管理,成为政府推动、高校主动、部门联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单独成立一个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这在全国并不多见。该学院把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作为主要任务,以全市在校大学生、在徐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提供创业支持服务。”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张新科告诉记者,如今,学院已逐步形成了“基于所学专业、面向未来职业、分层引导创业、服务地方产业、带动促进就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并初步建立起“校内推动、校地联动、项目驱动、园区助动、榜样带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在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宋思运的办公室旁边,是一间学生创办的摄影工作室,推门而入,可以看到,室内装潢和器材设备丝毫不比外面的摄影店差。“为了更好地统筹推进整个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我们出台了一整套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宋思运告诉记者,他们设立了创新创业学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覆盖。同时,开发创业测评、企业认知、能力提升和实战模拟4个层次的创业实训体系,通过开设创业者导航、迷你股东会、市场营销等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模块,实现“促进专业学习、提升创业能力、提高生活品质”的教育目标。

  记者在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看到,师生们非常忙碌。一些学生成群结队地来到创业导师的办公室,聊创业点子、寻找良策;有的学生正端坐在电脑旁,埋首写创业规划……在这里,学生和创业导师“比邻而居”,有问题可以随时“串门”,寻求解决之道。据悉,在该院建立的创业导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人、KAB培训师4人、SYB培训师60人、电商培训师12人、IYB培训师53人、高级创业导师2人、江苏省创业指导专家1人、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19人,还聘请了135名兼职创业导师。同时,平均每年总计投入近200万元,鼓励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活动。

  “这样的师资配备,满足的不仅仅是徐州工程学院一所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积极参与推进丰县、沛县、邳州、海安等地创新创业教育。”张新科告诉记者,为服务好徐州市大学生创业教育,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还专门在学生公寓区整合出150个床位,方便培训学员住宿。截至目前,已面向全市大学生组织创业企业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青年电商培训等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如今,学校有大学生创业团队90余个、注册公司60余家,近两年,累计孵化24家科技型企业、19家服务型企业、13家生存型企业。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