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韩飞) 许是大山最深处的呼唤,许是内心最深处的渴望,2016年暑假,淮阴工学院“同心童愿”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三季支教志愿者们再次跨越5000里山路,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辛屯镇新登小学,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支教活动。
2016年4月,项目正式启动,从全校近百名报名中招募、面试、培训、选拔了22名志愿者组建了第三季支教团队,并且开展了百名学子30公里健康公益跑,“正青春·践三走·爱低碳”公益骑行,爱心纽扣卡片义卖,轻松筹云南白族师生总理故乡看总理等子项目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金,整合资源,为暑期支教活动打下基础。
本次支教活动是第三年开展,以“成长”主题,以“同心童愿”为平台,采用“1+5”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同学习、同运动、同梦想、同实践、同绘画、同携手等“六个同”活动,用实践的力量传递希望和幸福,达到“六个一”活动目的,即完成一批山里白族孩子的微心愿,撰写一篇针对白族民居现状的调研报告,建设一个儿童素质发展平台,设计一套针对性强的暑期夏令营支教课程,结对一批白族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工作,使白族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寻求突破,切实助力孩子们的梦想飞出大山,用奋斗点亮未来,用学习改变人生!
在白族村庄,支教志愿者佩戴者红领巾穿梭在支教课堂、行走在家访路上,活动在田野操场,红领巾飘扬在白族山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加成长夏令营的白族娃娃被分成了“青峰”“翼动”“子语”三个班级,志愿者们为他们准备了筷子搭桥、趣味数学、英语口语、剪纸手工、国学传统、安全知识、科学探索、心理辅导等100节支教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满满的爱和温暖。一支粉笔,一块粉擦,志愿者在那小小的讲台之上,讲授知识,传递正能量,志愿者毛昕炜认真备课,讲解数独,吸引孩子们开动脑筋,拓展思维,一上午的课程虽然水杯就放在面前的讲桌上,但是杯子里的水却没动过。干燥苍白的嘴唇,满是粉灰的右手,微微沙哑的嗓音,他都全然不在乎,依旧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题目,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落下白色粉灰,也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温暖记忆。
新登小学仅有136学生,8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大部分的白族娃娃的父母离家打工,志愿者们通过心灵家访、成长陪伴、心理互助等方式走进白族娃娃的家庭,走进他们的心里,关注他们的成长,助力更多的乡村留守儿童圆梦。
在新登小学,志愿者们为白族娃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共同绘制了“同心童愿”的涂鸦墙,共同表演了快闪舞蹈《青春修炼手册》,共同举办了“再见”主题班队会,在“翔宇读书吧”同阅一本书,品味书香,励志成长,在“彩虹餐厅”一起做饭,一起包饺子,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也一起参加了欢乐祥和的白族火把节。
同时,支教志愿者结合所学建筑学专业,还开展了白族民居现状的调研,手绘乡村白族民居,手绘白族娃娃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所学专业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个暑假,彩云之南,一群“红领巾”在白族山村,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言语、最给力的行动,开展生动有趣的成长课堂,帮助白族娃娃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看到山外的美好,让白族娃娃感受到学习的力量,帮助成长的梦想茁壮成长,飞出大山,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去改变孩子的一生,带领他们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那鲜艳的红领巾飘啊飘,飘扬在白族村庄,也飘扬在白族娃娃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