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盐城工学院后勤服务细微见真

作者:张建中 戴建 发布时间:2016-09-23 来源: 《新华日报》

  日前,盐城工学院17000多名学生陆续从家乡返校报到上学。在他们中间,一名特殊的学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是盐工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的新生樊乘乘同学,提前一个礼拜报道的他拿出手机兴奋地说,“看我给妈妈发的微信——妈妈,我到了学校,终于成为‘苏北小清华’的‘盐粒子’了,嘻嘻。我来自甘肃平凉地区,就是看到《新华日报》今年6月份的新闻,我和家里才一心决定报考盐工的,今天到了这儿,第一眼就感觉学校环境非常好,干净、漂亮,太棒了,给力……”

  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葛世伦在谈及为学校事业发展默默奉献的后勤工作同志时,满怀深情地说,“他们虽然没有高深渊博的学问、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一直都在普通岗位上辛劳工作,‘哺育好大学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是他们朴实的想法。以行育人,似细雨润物无声;用心服务,于细微处见真情。”

  文化后勤:育人工程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高校后勤一定要有文化内涵?说到底,就是要在公共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前提下,“让满意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不满意的学生越来越少!”盐城工学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学校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董跃进表示,“在我们学校,‘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的服务理念在后勤人心中早就生根开花。”

  走进学校后勤服务总公司荣誉陈列室,“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农校对接’和学生食堂采购工作先进院校”……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体现出的是盐工后勤人默默的奉献与艰辛的付出的结果。

  爱心后勤:育人工程的温馨家园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杨秀华站长是一位有着近三十年学生宿舍管理经历的退伍军人,他谈到与学生相处感受时深有感触,他说,“有爱心的人才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包容。”

  在盐工的新校区,流传着一个“学校妈妈”的感人故事。该校信息学院小虞身体残疾,生活有着诸多不便,除了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她学习和生活进行照顾以外,公寓管理员陈兆芳、方春莲和王菊本就主动当上了她的“学校妈妈”。三个“妈妈”每天上课前都帮她整理好残疾车,定期帮她洗晒换洗衣服、床单被褥,洗完澡后为她吹干头发,当她需要出校门时,谁休息谁主动来陪同。

  这些无微不至的关爱,让虞秀慧同学从未因自己残疾而感到自卑。当问到陈兆芳她们为什么这么做时,她说:“我们心里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照顾好每一位同学,让她们安心地学习生活,我们心里就特别高兴。”

  阳光后勤:育人工程的绿色家园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区一景”的校园景观、中水回收技术、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能源监控体系、生均能耗、能源管理体系论证等一个个新名词,展现出盐工后勤服务与管理的深化管理、创新服务的干劲。

  夏宝金是享誉学校的“园林博士”,他从事绿化工作近20年,刻苦学习钻研园林绿化知识,革新施工程序,自行研制劳动工具,采用新型的生物治虫药物。

  盐城工学院校长叶美兰说:“高校后勤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教职员工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职责。后勤员工的爱岗敬业、踏实勤奋、心系师生和服务奉献,为学校近几年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的保障。”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