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继华)“咦?我的卡里怎么多了2500块钱。”近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大四学生小季惊讶地发现银行卡里多了一笔钱。经了解,原来这是学校落实省资助新政策,退还给她的学费。截至目前,扬大共有39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像小季一样收到了退还学费,总额达209.843万元。至此,该校实现了贫困学子免除学费全覆盖、无遗漏。
今年8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和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文,要求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 各高校全面免除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 所需资金由高校从生均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经费中统筹解决。对此,扬大予以积极响应,并在第一时间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今年开学初,扬大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学习文件,在全校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数据,并在校长办公会上专题讨论建档立卡学生免除学费问题。会议决定所有符合要求的学生均给予免除学费,所需费用从校生均拨款、事业收入等经费中统筹解决。会议还强调学校根据新政策,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积极构建集“奖、免、助、贷、补”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据介绍,扬大高度重视资助新政策宣传,准确、及时地做好资助政策解读。开学第三周,该校学生处组织全校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全面学习了解文件精神,并就如何确保政策执行进行了研讨。会上要求各辅导员在学院大力宣传该政策,确保不要漏掉一个贫困学生。开学第九周,该校学生处全面统计全校持有《扶贫手册》的学生信息,就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辅导员进行了专题解答。
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每年开学前,扬大会精心部署,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帮扶工作方案,突出“立体资助”概念,力求做到“早发现、早帮扶”。该校商学院财务管理1601班学生小吴,自小双亲就不在了,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如今,两位老人已78岁,身患疾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了解到小吴的情况后,在她一进校,学校就给她颁发了5000元“伯黎助学金”,校工委还送去了2000元助学金。同时,学院还专门给她安排了勤工助学岗。
“我们已经逐步建立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资助与育人并举的多维度资助体系。”据扬大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介绍,仅2015年全年,学校在困难生认定的基础上,下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政府和学校资助2215万元,校内勤工助学220多万元,筹集社会资助金额167.95万元。另有16名学生,因遭遇家庭变故、身患疾病等特殊情况,学校给予2.88万元的特别补助。在核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数据库时,除了省里下发的数据库中已有的252人外,学校另有141名学生持有《扶贫手册》或《帮扶手册》,根据文件精神,也免除了学费。
多年来,扬大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坚持“资助育人”的核心理念,深入推进学生资助工作,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