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家乡牌”馄饨传递温情(图)

作者:刘梦迪 仲梦如 朱孟亮 发布时间:2017-02-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梦迪 仲梦如 朱孟亮) 临近春节,许多漂泊在外的人踏上了回乡之路,但仍然有一群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放弃了跟家人团聚的机会,却守护住了更多人的团聚时光。1月24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几名学生相约在家乡包起了馄饨。他们将馄饨送到这些“特殊人群”手中,只为表达心中的那一份感激。

  心系一线工作者,兜财馄饨送福气

  “放假坐车回家时,我看到列车上的乘务员、街道的环卫工人和小区的保安依然尽职地坚守在第一线。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的平安团聚,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在外工作不能归家的体验,但能够想象他们割舍对家人的思念在这里为人民服务,所以就想给他们做点事情。”这项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崔雅溶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初衷。

  为什么选择馄饨呢?“北方饺子南方馄饨。”在饺子成为中国代表食物的今天,很多人忽略了饺子最早的称呼——馄饨,南方人最喜爱的面食之一。“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馄饨似兜财的元宝,也是春节餐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之一,”小陈表示,“希望小小的馄饨能给他们带去温暖与福气。”

  “门外汉”翻出多种花样 却意外收获别样亲情故事

  “经常吃老妈包的馄饨,但自己动手包还是第一次。尽管上网找了一堆攻略,但还是觉得手足无措,”陈嘉昊笑着说,“最后还是老妈将秘籍传授给了我。”这天一大早,几个人就动身去菜市场挑选新鲜蔬菜和猪肉等,备齐了所需食材。

  回到陈嘉昊家中,他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食材。清洗、挑拣、拌馅儿,一步一步顺利进行,但到了包的时候,他们又遇到了难题——馄饨总是不完美,松掉或者漏馅儿时常发生。陈嘉昊妈妈帮忙做出了标准的示范,手把手教这群“门外汉”技巧的同时还分享了属于她的馄饨记忆。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春节一家人在一起包馄饨的亲和作用,是那一份亲情。”

  “我们要从大年初一一直干到初七,每年都是这样,应该的。”

  馄饨包好,下锅煮熟,正好到了饭点。一行人便先将馄饨送给了正准备吃饭的保洁人员。“谢谢你们,馄饨挺好吃的,”叔叔欣喜地收下了馄饨,笑着尝了一口,“我除夕休息一天,要从年初一一直干到初七,这几年都是这样,这是我的工作,应该的。”

  接着他们又来到保安值班室,正巧碰上了只顾忙碌还未来得及吃饭的保安大叔。起先他还有些吃惊,当了解到一行人的意图之后,他表达了由衷地感谢。他告诉记者,“坚守岗位,我们不辛苦,现在的孩子都很懂事,馄饨很好吃,孩子们很用心,谢谢孩子们了。”

 

 

(扬州大学园植新闻社)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