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东大80后男神教授在Science发表论文,解决世纪难题!(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7 来源: 江苏教育发布

  近日,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游雨蒙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分子铁电、压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An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 with large piezoelectric response(《一种具有巨大压电响应的有机-无机钙钛矿铁电体》)”为题,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科学》)上。

  这一论文同时也是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东南大学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成果。本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游雨蒙教授以及合作作者廖伟强博士(共同第一作者)、熊仁根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叶恒云教授、张毅教授、付大伟教授、李鹏飞博士、王金兰教授等均来自该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于今年年初挂牌成立,研究人员由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组成,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熊仁根教授2006年组建的东南大学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该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在熊仁根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以分子基铁电材料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大量研究成果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并获得了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多个奖项。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也成为了一支 “领跑”分子铁电研究的优秀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研究结果也是自2013年来该实验室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上以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第二篇论文。

游雨蒙教授展示新型分子压电材料晶体和薄膜器件

  有同学会问了:什么是压电材料啊?

  压电材料是指具有压电性的材料。压电性则是指材料在受到挤压或拉伸时可以产生电,或在材料两端施加电压后材料可以伸长或缩短的特性。

  有同学又会问了:这个材料有什么用处呢?

  用处简直太大了!

  东南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的这类具有优异压电性能的分子铁电材料不但秉承了分子材料的种种优势,同时首次在压电性能上达到了传统压电陶瓷的水平。因此,在未来,这种具有优良压电特性的分子铁电材料将会使计算机芯片的体积进一步缩小,使能像纸张一样折叠弯曲的心率计、B超机成为可能,或者利用衣物的弯折对手机充电。同时凭借着分子材料的良好生物兼容性,人们将制作出更加安全的医学植入器件。除此以外,分子压电材料还在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微机电系统,纳米机器人以及有源柔性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想一想别人从口袋掏出越来越长的xpple而你却掏出一片薄如蝉翼一看就很高(hei)科技的薄膜。想想别人还在抱着砖头一样的充电宝苦哈哈地充电,而你就可以在他们身边,靠压电材料制成的衣服在弯折时产生的电能来满足需要。

  有的同学从照片里发现了事情并不简单

  在实验室,游雨蒙教授仿佛一棵年轻的树。骄傲、挺拔,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深切的热情。

  小编曾经以为,全身心钻进科学殿堂之中的人,都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那样,虽说不上遗世独立,可沉默讷言总是有的。

  小编曾经以为,大学校园里的教授,都得是爷爷那个辈分的,仿佛皱纹才能说明一切。

  小编以为,理工科的男生都是那种每天只知道刷题做实验,毫无生活情趣的家伙们。

  如果小编说,游教授开朗又健谈,是个包袱一套一套的段子手,同学们会不会觉得高冷科学家人设崩了?

  如果小编说,游教授是80后,只不过比我们大个十来岁。同学们会不会很惊讶?

  如果小编说,游教授是健美界的学术大咖,学术界的段子大师,段子手界的健美冠军。同学们会不会瞬间被圈粉?

  游教授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还经常会抽出时间运动,健身,因此有了这一身既拉仇恨又狂圈粉的肌肉。

  小编刚收到这张照片的时候甚至想发一波朋友圈出去,感慨一下游教授这酷炫的肱二头肌。

  但是小编忍住了,选择拿到这里和大家分享。

  教授的生活由哪些事物组成?反正不仅仅是科研就对了。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欣赏生活中的细微点滴。这已经超酷了。

  所以,各位同学,不要再抱怨你们忙得顾不上男、女朋友了。人家游教授这么忙,不还有时间健身嘛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